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赵欣 本网记者 石琳婕)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今年以来,铜仁市石阡县、德江县将非遗文化融入基础教育中,通过非遗进校园丰富学生大课间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石阡县花桥小学组织开展木偶戏
“我们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有红旗操、武术操、木偶戏等六个项目,在进行这六个项目的同时,我和我的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并了解到了本土的非遗文化是那么的有趣。”在石阡县花桥小学的绿茵场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彭海涛正和他的同学控制着木偶点头、弯腰、转身,欢快地跳起了非遗版课间操。
花桥小学的非遗版课间操融入了木偶戏、舞彩旗、武术操,以及强国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通过把木偶戏的动作与韵律操、校园集体舞等动作相结合,编排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课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和学习本土优秀文化的窗口。
“把花桥非遗融入到大课间,寓教于乐,更容易被学生学习和接受,无形中也拓宽了我们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学习到这些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独有的花桥木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石阡县花桥小学教师周宸旭说道。
而该县龙井乡民族小学则是将乡歌《梦里云台山》、非遗石阡嘣嘣鼓与仡佬族、侗族的民族舞蹈相结合,编排出非遗大课间操。
石阡县将嘣嘣鼓编排出“非遗”课间操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嘣嘣鼓了,因为它非常地有趣,竟然能用一根棕树敲出一段优美的旋律,让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它。”石阡县龙井民族小学学生唐婧对当地非遗文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目前,石阡县民族中学、花桥小学、花桥中学、龙硐小学等学校将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到大课间,部分学校还开设了非遗进校园传承课程,以此提高青少年对石阡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青少年对石阡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傩韵操,是德江民中根据德江傩堂戏的演出步伐特点,邀请省内外民族文化专家和体育研究工作者,编创而成的傩舞韵律操。大课间时间,德江民中的学生们跟着动听的旋律,跳起了傩韵操。
德江民族中学傩韵操
“傩韵操舞动校园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民族文化的风韵,而且还能借此强身健体,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在这里学习很开心,很幸福。”德江县民族中学八年级学生舒馨怡开心地说道。
为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打造民族中学的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德江民中用两年时间挖掘本土文化,把德江傩舞中的特色动作经过打磨、组合,让其成为课间操推广使用;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徽、校服;精选部分本地民歌作品,编著成自己的校本教材,利用音乐课和活动,在校园内推广。
德江县民族中学教师袁婷表示,学校立足傩乡沃土,把傩文化进行了挖掘,旨在让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