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纪实文学  
驻村扶贫这两年 ——记卫城镇公告村第一书记刘旭东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17 15:19:47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程家强 点击:9000 评论:0

刘旭东说:“主任、这也是暂时的,2019年高铁站通车,你就可以串上高铁站作为公交车行驶这条线路,那才是长久之计。”

“书记,你能保证我这个车这个人加入公交行列?”

“这我不敢保证,但我一定努力。”

罗主任被刘书记说服了,他筹资18万元购买了辆小巴车,现在将近40名在青龙,卫城就读的学生都能坐上汽车到学校就读,无疑为孩子们做了件大好事。

留守儿童中有三个贫困生名叫蹇露、蹇坤、蹇轻。刘旭东建议村委会将其纳入低保,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为了他们享受同等儿童的待遇,他又想了个办法,把他们的生活照片发到他与同志们的微信上,争取一些人的帮助。网上的陈元新于2019年每月都打500元钱给蹇路,三个贫困儿童有了零花钱。

2018年公告村考取三个大学生,其中2个因家庭困难要放弃学业,刘旭东听说后,急忙到学生家中同他们的父母谈心:“孩子好不容易考取大学,怎么可以放弃呢!有困难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克服,不能委屈了孩子们,你要是断了他们的求学路,可就害了他们一辈子。”

话虽谈到这里,可刘旭东心中也没有数,他焦急得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把自己在原单位接触过的朋友、同事、单位领导统统都在大脑里过了一遍。如果从朋友角度,找几个人捐点款让这两位大学生走进校园是能做到的,可是过了这一年呢?孩子们还会失学吗?他想去想来还是想找个单位,把孩子们的四年大学的资金都解决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心情舒畅。带着这种想法,他到了铁五局,铁五局的同志愿意帮助,可直接由单位出钱又违背了国家政策。想去想来,铁五局的干部代头成立个助学基金会,每年每个学生资助1万元,资助时间4年。参加工作三年后开始每年还一万。把本金收完为止,不收利息。

学生及家长都表示:这样的优惠条件,再也不会有了,就是国家的助学贷款,都还是要收利息的。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纪实文学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