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抱翠半瘘奇石半楼月
涧雪烹茗一枕妙笔一枕琴
乍一看,这副楹联便可知其含义,亦无非表现出作者择得偏安一隅,清雅悠闲、与世无争的生存状态而已!但细细品来,它并非只是“一枕琴”与“半楼月”那么聊以自慰,及其不问世事的颓废心理,实则——还隐含着另一层内蕴,一种韬光养晦的精神蓄存。而这副楹联就隐逸在黔南州一处崇山峻岭的秘野之中,给人以避世脱俗之感!
在贵州高原以南大山深处的罗甸县板庚乡,这里茂林修竹,古木苍杉,一幢中西合璧式建筑依半山而建,它左傍红岩峻峰,右扶丛林绿竹,正面朝向一座恰似骏马的山,又如一张文书之案,而此座高阁亭院,其造型结构实乃巨木穿枓,飞檐翘角,楼内:书画满壁,琴瑟满架,根艺、奇石满堂……那副饶有兴致之联,便镌刻在这古色古香的桐埜门额之间。
我在想,如此典雅之联,当是主人罗斛角斗(昵称)先生的心境白描与自嘲吧!
书院一角
正是隆冬,余有幸来到罗甸,这里不但无一丝寒凉,却处处充满浓浓暖意,有游不完的山水美景;品不完的郎当老酒,赏不完的奇石璞玉和讲不完的罗甸故事……然,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却是那隐逸在深山老林中的“一枕琴”音与“半楼月”色。
当你还未到达此处时,便仿佛听得那一缕悠婉的古琴之声缓缓悠悠传来,那如天籁般的声音如轻风拂鹅毛,显得很轻柔、很微弱、很低沉,似乎低得只能意会才能听见,但又感觉它虽轻盈悠缓,却又如滴水穿石般具有渗透性与穿透力!仿佛能穿过丛林、穿过山峦、穿过风风雨雨,直袭人的心境……于是,我索性来到院主人角斗先生的抚琴旁,端坐于厅堂之下,来一次无间之距的静心聆听。
嗬!这是《高山流水》、这是《阳关三叠》、这是《平沙落雁》、这是《渔舟唱晚》……但见先生抚琴眉飞色舞,双手其下,于是——“吟、猱、绰、注”在指尖上徐徐舞蹈起来,倏然,那“跳、按、泛、散”之音,组合成“清、微、淡、远”之韵,便从那丝丝琴弦上飞泻而出……
书院一角
可你这时才知,那声响不是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的问题,它音量虽小,但可炽人心脾,它虽低沉,但有婉约情愫,它虽不长,但能缩短人间距离,它不宏观大气,但却颇接地气!
当你聆听它时,便会勾起浮想连篇的心绪,打开无尽的思维空间,于是,便会想到高山大海,想到月映长空,想到金戈铁马,想到旭日菲红……特别是那指间括弦的吱吱滑音,竟能令人沁心入肺,痴迷其中!
并且,当那悠婉之音在广褒无边的天空中飘逸时,仿佛还携来一种信息——一种书香墨味之气,因而,就不得不令人欲要觅根问底了!
此物,何来如此诱惑之力呢?我在心里问。由此,便倏然想起那些与琴瑟之间相关的事来。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是作为一个文人品质形象的标志,难怪三国魏时的一代先贤稽康先生不正是一位古琴高手吗?而稽康不仅是一代古琴宗师,并且是一代文坛巨匠,他与阮籍等人隐退山野,宠辱不惊,放松心境,不因时事飘零而消极,实则著书立说,留下了《稽中散记》、《琴赋》、《阮嗣宗集》等千古典籍而彪柄青史,为后世传诵。
那么眼前的角斗先生怎样呢?当然,也不仅是他一人在弹琴,一人在读书,一人在习字,一人在赏月而退避三舍,抑或高枕无忧,他却是择得此方净地返璞归真!
多年前,角斗先生就与郭其昌、黎海、王天学等一批志同道合之人聚集一起,抛弃世俗之恋,以文兴志,继而,感召后世发祥。于是,他们就在这片边缘文化之一隅,组织沙龙结社,就诱导着当地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一起合奏一曲时代音律。而他们的作为则不仅仅是为弹琴而弹琴,为赏月而赏月,他们是在修行、是在砥砺、是在陶冶自己,由此,表现出他们怀揣复兴信念,勿忘文化初心之本色!
亦由此,我的心绪,便与这罗甸县原用地名罗斛的“斛”字有趣地联系起来了。
贵州省散文学会一行正在与罗甸文联座谈交流
曾经,罗甸县因罗姓人多兴旺,而地貌恰似盛粮食的皿物“斛”,且这里民风彪悍,但天宽地窄,竟如一张四面楚壁的斛,因此便自然用名罗斛。而现在的角斗先生一班人竟稽巧地认为:“斛”字如一分为二,可见“角”与“斗”二字,并且,他们这批好琴好文者共有十一人,也恰合这“斛”字结构之分的十一个笔画。所以,他们必然、以至于必须要角斗!而只有通过在角斗中的拼搏、较量的竞技,才能恢复元气,复兴民众文化精神,创新自我价值与社会环境。所以,角斗士们为通向光明之路而坚持着角逐与竞争,并将此进行到底!
那么,他们斗什么呢?不斗名、不斗利,而是斗智、斗勇,斗出人格魅力,斗出品质光彩!于是,他们在那一曲曲或悠婉、或悲叹、或亢奋、或绵长的琴音中一起舞文弄墨,一起谈经论道,一起侃天磕地,一起谈情说爱;他们口若悬河,鸣腔舌弹;他们面面相觑,明辨事非;他们挥毫泼墨,针贬时弊……于是,创办起了《角斗》、《红水河》等文化载体,同时,撰写出大量启迪人思,催人奋进的佳作美文,而将一个贫瘠偏远之域的文化复兴之火,从这处乡间桐埜中点燃并燎原开去,燃遍了整个城乡,辐射到黔南大地。
与此同时,这批角斗勇士通过一个时期的炼狱、拼搏、与“角斗”——亦如三国魏时期的竹林七贤,便渐次走出山野,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有的越过县、市,步入领导岗位;有的成为资深载体人物或文艺名家;有的成为工程技术能手;或有的成为经贸人才等,当可谓实至名归,不可小视!而他们的行动与目标的确立,则是自强不息,相互推崇、戮力同心,绝无《稽叔夜与三巨源绝交书》之内讧悲剧,亦绝无“阮籍狂徉”之过余癫狂……因而,给人以一种培养元气,聚沙成塔之感慨了!
诚然!一声迅雷,它能让人惊悚!一声呐喊,它能令人 剽悍!然而,一缕微弱琴声,同样也能令人精神振奋、气宇轩昂!
每当我回想起那般轻柔溢美的音律时,总会联想到与之相连相系的事来。如果要说从前远古的琴事吧,那是从悲怆中演译的凄美、然而又是不朽的篇章之事,如果是说眼前“一枕妙笔一枕琴”与“半瘘奇石半楼月”之联,当可叹罗斛角斗先生及其一代学士之虚怀空谷与文化自信的高明之处吧!
(责任编辑:刘涵)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