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探寻在烟尘岁月中的城墙秘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27 14:56:4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黄清福 点击: 评论:0
探寻在烟尘岁月中的城墙秘密

文/黄清福 

        在那风雨飘摇、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座古老的城墙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在抵御敌军、匪患侵袭中,就像一位不屈的守护神,守护着百越民族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这座古城墙位于滇东桃源秘境---“吩标”情歌的发源地---标村蓝衣壮寨,走近古城墙,观望它,历数世代沧桑的变迁,再靠近古城墙,观望它,犹如一部蓝衣壮活的史书和一幅壮阔的意境绵长的画卷,展示出蓝衣壮寨的历史人文地理独特、重要地位和发展活力。

        在蓝衣壮寨,除了古城墙,还留下独特的蓝靛古井、茶马古道、古战场等诸多文物古迹,古老的遗址遗迹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探寻千年历史,品味古韵风情的极佳之地。

       在蓝靛古井边上的大树下,就可以看见标村先人留下的那一段城墙和城门。城墙合围四周,上至村后山梁,下至蓝靛古井,随山形而建,蜿蜒曲折。城墙高约三米,宽约六十公分,全长约八公里,多为素土夯实,少为石建。如今在村内还留存成段成截的城墙,还有一米见方的青石板。根据寨中的老人说,城墙设有多个道口,每个道口都设有青石板门,常常用桐油、松木在道口焚烧,使烟雾往道里钻透,阻碍敌军攻城。

       古城墙,或许为古老骆越历史的见证者。说实在我很想听听他们讲述古老的岁月故事?或许古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记载着当年“茶马商道”繁荣的历史,当我漫步在古城墙边上的古道,又将是另一种感受。

       为此,我带着团团的问题,再次踏着历史的足迹,怀着对城墙深深地敬仰之情,漫游在这个标村蓝衣壮寨,探秘村内古城墙的前世今生。在此,我感受到这里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透过一段段斑驳的裂痕和痕迹的城墙,我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古代,听到了一个个沧桑的故事。这更加激起我一探究竟的急切心情。

       古城墙建于何年,何人所建,为何而建?《富宁县志》和《广南府志》均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如此浩大的工事,一般的村寨根本没有能力修建,若不是统一命令,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根本不可能完成。就连那石门的打制、安装都是一大难题。单从这一点来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寨。在历史上,它是否承载过一个卫所、一个驿站,或是一个首脑机关、指挥中心的职能?在距标村仅500米就有那袖古战场,从地形、地貌上来看,标村在古战场的上方,具有居高临下的防御优势。

       古城墙,经历激战的胜败和历史的变化,而这座城墙已经变得破败不堪、甚至长满了草木青苔,但却有一种温润悠久的历史感,时时展现出岁月沉淀下的独特韵味。无论从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其它城墙无法比拟,可谓蓝衣壮寨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古城墙,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段段截截,巍然屹立,沉默不语,依旧巍然,它就像一把把钥匙,不仅能打开城墙的历史天空,也反映出北宋时期标村蓝衣壮寨的重要政治地位。

       据《富宁县民族志》记载:庆历至皇祐年间,侬智高在左右江,侬夏卿在今广南,娅汪(阿侬)在今富宁,三方为据点,组织和发动各族人民进行抗交反宋斗争。娅汪是富宁壮族的尊称,壮语“娅”即妇人,“汪”即皇帝,合为王母之意。因为侬智高在抗交反宋运动中曾在傥犹州、安德州和邕州称王,故尊称侬智高之母阿侬为娅汪。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狄青至宾州,壮族女皇娅汪到特磨南部与杨梅、侬大防守于剥隘一带。当宋兵从右江进攻剥隘,杨梅率义军与宋兵周旋,转战于标村那袖的渭他谷、渭牧谷、渭侬谷(侬人谷)和渭竹谷交错的“三角沟”,地势险要,深谷幽林,大小石块林立,多次激战打退了宋兵的进攻。

       在那袖战场边上出土有石弹、石块等兵器。这样的兵器出土恰好与《文化富宁》中的归朝镇《者鹞山古战场》一问叙述的侬智高壮族首领及相关传奇故事,包括出土兵器相符,这一“顺藤摸瓜”让我们遥想昔日的娅汪反宋场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动与力量。在那袖古战场,正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久久回荡在耳边。如今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见鼓角铮鸣的场面,而在心底引起的悸动,那种千兵万马穿越时空,跨越河流,那种凛冽的杀气和深沉的悲悯,阵阵的波动,层层的感触。

       一个村落的城墙,一个历史的符号,一个村落的历史,一个文化的源头,告诉我这个村落的悠久和变迁,诉说着这个蓝衣壮寨千百年文明的沉淀。

       标村,与剥隘古镇并重,罗村口三江大峡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要口”之称,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富宁县民族志》记载:庆历至皇祐年间,标村这个蓝衣壮寨早就存在了,同时标村又成为娅汪反宋的战场,而城墙与村落,有着密切关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标村历史上的兴盛和繁荣。如今的古城墙,蓝衣壮传承文明积淀的根脉,一段古拙朴实的矮墙,一本蓝衣壮民族长满老茧的双手书写的辛酸历史。不仅是一种美,更是古代标村的有力见证,它承载着标村历史的变迁。

       标村,一幅老地图浓缩着一段历史,串联起发展的轨迹,时刻述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而城墙,是古人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见证蓝衣壮寨的风雨沉浮,当我品阅壮观的城墙,古韵悠悠,烟尘袅袅,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不忘初心,在标村未来的蓝图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蓝衣壮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独特。无论探索历史、领略传统文化,还是享受自然之美,都能在标村找到震撼和美好。它是滇东“景美民安产业兴”,是旅行者必访之地。来标村者,必将深深被标村蓝衣壮独特魅力的品牌---“唉唛”红糖和“唉唛”红糖酒所吸引,并留下一份难忘的回忆。说到糖酒,与蓝衣壮推杯换盏,第一杯甜滑,第二杯甜味……千杯不醉,满嘴生津,逸闻趣事,话题多,增进感情。

       走在岁月的城墙上,我俯瞰在历史的蓝衣壮民族,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宁静。在烟雨朦胧之下,我触摸着斑驳的城墙,倾听着历史的声音,仿佛听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是的,蓝衣壮寨后面还有许多古老的遗址和传说中的“神仙留宿”故事。

       标村,所有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标村古代文明的辉煌,而仙湖、仙泉、仙洞的“仙泉湖”传说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在此游览的探客,不但能领略古城墙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临近古城墙遗迹,欣赏到周边的美景。

       这些成就了“滇桂文化走廊”,标村,这座蓝衣壮寨持续千百年的重要地位,也为千百年“百越古道”和“茶马古道”的文脉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我看着这些幸存至今的残墙断垣,仍然可以想见“来往行船唱棹歌”诗句里,吟唱蓝衣壮古村落的繁华景象。

       在柔和的阳光之下,斑驳陆离的墙体,似乎凝视着我,竖着耳朵倾听我的欢声和笑语。我用心灵赏景,用智慧发现美景,这样才能在横断辛苦中,追慕其风清月朗的神韵,才能在访古寻迹中,牵起秋风,绕着那片历史的遗迹不断发现,不断前行!

      古城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蓝衣壮寨的文化遗产代表。但要了解古城墙文化风貌的精准,仍有待于考古行家发掘来实现,让有兴趣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人们去挖掘,并分享云南东部“桃源秘境”和“后花园”,这座百越民族精髓的历史文化宝库。

 

       2024.05.27剥隘湖畔

       黄清福 壮族,云南省富宁县人,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会员。作品刊发于《热土》《含笑花》《中国新农村》《中华瑰宝》《四川人文》《海南文学》《鸭绿江》等媒体刊物。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