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高
此次一行,目的地:平塘县。
一口‘大锅’,让她被更多人得以熟知。很难预知,曾经这样的一座贫困县,如何取得今日这般成就,成为世人口中的‘天眼之城’。
平塘县位处贵州黔南山地南部。路途中俊山秀水之景不少有,有心留意者,手机中的美照想必是会多出几张。晨时的彩光透射着零星几片的云朵,几个时辰后,大有晴云万里之势。
炎日高挂,我们一行人已入平塘。初感此地,让人耳目一新,久时,乡土气息渐漫。能感受到这儿的发展痕迹,依托山水构筑出的小城,可让初到之人顿生探索之心。
乡村发展,文化属性是不能缺席的。平塘这个地方,有三个世界第一: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平塘特大桥──世界最高的混凝土桥塔;打岱河天坑──世界最大的天坑。三个世界第一,见证了平塘的发展,它们为平塘的文化属性添砖加瓦,让世界逐渐认识到她的风采。山川秀景,自是让人呼叹,唯有‘文化’,方令人沉浸其中。
牙舟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曾看过牙舟陶的非遗纪录片,来到这,倒是勾起了些许记忆。走进平塘县牙舟陶博物馆,古色古香的牙舟陶器呈现眼前,不由得让人驻足细观。牙舟陶在设计上多为蜡染、刺绣,以浮雕手法体现,或孔雀,或盘龙,或飞鸟,栩栩如生,不觉得这是一件件冰冷冷的瓷器,融合了地域风情,颇具人文特色与生命意味。值得说道的是,烧制牙舟陶的窑炉叫阶梯窑,正如文字描述般,其呈阶梯式排列,依山而建,每个窑洞呈拱圆状,座座相连。在这里,我看到一篇《牙舟古陶赋》,部分文赋如下:
泱泱华夏,灿烂文明,神農制陶,溯源中华,五千年根,先祖耕耘,夜郎古国,物宝奇珍,天地妙造,水土一方,明至洪武,陶艺承传,兴续十甲,鼎旺明清,二百坊作,福造百姓……
牙舟陶,六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辉煌过,没落过,所幸,有一代代牙舟陶艺人的坚守,牙舟陶的传承得以不断延续。
日渐西行,没有迟暮之感,这儿的天空过于纯净,零星几片的云朵似寻到了伙伴,成群结队,描绘出一幅人间景致,诚然,牙舟陶的故事需要被更多人熟知。距‘天空之桥’四公里的地方,是平里河大桥下游;有段公路,被称为“平里河沙坪垭口”的地方,可见到记录着曾经筑路者历史的‘摩崖石刻’。
饱经风霜的摩崖石刻,不曾失去曾经的血色。这抹血色,非人们眼中的色彩,只是透过那一笔一划的刻画,可以感受到上世纪劳动人民心中滚烫的热血。
沙坪垭口摩崖,文刻三十四字:
筑路意志坚。
扛起大道上青天;
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
同时,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劳动者们刻下这样一段话:‘册三公路,西起册亨,东到三江,七百余公里’……‘苦战九十天,使垭口破喉,高山低头,峭壁上开成大道,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无限幸福。特立碑纪念。’时过境迁,如今这两块石刻被列入黔南州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川静好,不管时光如何变幻,筑路者的劳动精神正同石刻一般,依旧清晰可见。
在老“册三”公路平里河大桥下游4公里的地方,是被称作“天空之桥”的平塘特大桥,依托该桥,天空之桥观光区应运而生。作为贵州省第一个桥旅融合服务区,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于城乡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中国天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空之桥’距平塘县城(国际天文科普休闲旅游目的地)、天眼景区分别各半小时的车程。
平塘四大奇观,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天眼,天书,天坑,天桥。对平塘来说,‘中国天眼’的光环确实耀眼,‘中国天眼’之城却也不只有天眼。夜幕袭来,炎日再没了可去的地方,我望着天际,晚风有一阵没一阵的,今夜没有月亮相陪,亦无星星做伴,此方夜幕,留作来日,又作何描绘。
所幸作下几笔,绘上牙舟古陶的古朴淡雅,筑路者劳动者们的辛勤不屈,中国天眼所凝望的不只有浩瀚星河,还有平塘一方人间烟火。
一行终了,所得不多,却也无憾。
2022.7.30 《黔行散记》
责编:张珺
-
无相关信息
热点新闻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