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外界眼中,贵州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偏居西南一隅,山清水秀,民族文化多样,经济还很落后,更别提云计算、大数据这样新兴前沿技术能与其有何关联。
但如今,这座不沿海的城市,抓科技风口,找到一片新的“蓝海”,告别昔日闭塞落后。
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地方大数据立法,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中国中西部第一个根服务器镜像节点,世界级数据中心落地生根,跻身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万企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上云端”……《丝路文明》在对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正以大数据为高速引擎,飞驰“云上”,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黔地苦寒”变“天然良港”
2013年,被业界广泛认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数据元年”,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谋划之年。
外界眼里,内陆省份贵州欠发达,虽然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但传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远远满足不了时代要求以及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贵州的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黔地苦寒——“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一度是贵州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但写下这句话的人或许想不到,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了投资数据中心的天然优势。在深入分析了自身优势资源后,贵州发现,自己跟大数据产业有着天然的“缘分”。
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宜人的气候条件为建设数据中心提供了天然的“空调”,可以直接换风降温,比其它同等条件下的数据中心节电10%—30%;
煤炭、水力等能源丰富,电价较低,可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贵州是西南煤海,蕴藏丰富电力、水力、煤炭等能源,电力充足,电价较低,可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自然灾害少,是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的安全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数据产业来说,贵州就是一片“天然良港”。
“机遇稍纵即逝,认准了就要不失时机地抢抓。”明确目标,筑巢引凤。
贵州多次举办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搭建数博会平台,招揽各方企业、英才。在国家、省级的群策群力之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贵州正成为一匹“数据黑马”,一路高歌猛进。
——2013年,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落地贵州。
——2014年贵州启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设,建成全省统一政务云平台。
——2015年2月,经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国数谷”正式落户贵阳。5月,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举行,2017年升格为国家级博览会。
——2016年,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正式揭牌。
——2017年7月,贵州省政府与苹果公司签订协议,苹果中国大陆用户iCloud服务由云上贵州公司运营,同期华为、腾讯、苹果数据中心相继开工建设。12月,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南方节点正式落户贵州。
——2021年,贵州获批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国家“东数西算”重要算力基地。
……
数据土壤“热”起来,从“筑巢引凤”到“枝繁叶茂”,偏居一隅的贵州,因深耕大数据“蓝海”,变成一个“懂大数据的地方”。
“尖子生”贵安新区的使命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贵安新区,中国又一国家级新区诞生。
2014年2月,《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也获国务院原则同意,《方案》指出,贵安新区是“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子的重要举措。”
追求“后发赶超”的贵安新区,盯上了大数据。在2014年3月举办的“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新闻发布会上,贵州方面明确表示,将聚焦发展大数据云服务、智能终端两大高端产业,把贵安新区打造为大数据产业基地。
贵安新区位处贵阳西南、安顺东北部的接壤地带,为省内极为罕见的地势平坦的区域。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片区域成为聚焦热点。
自贵安新区设立以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
——以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圆心,贵安新区在半径4公里区域内规划建设了14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11184亩,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是中国联通在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48万台。据了解,项目二期即将启动建设,完成这次扩容后,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的机柜将从现在的四千多架增加到近一万架;
——中国移动贵安云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三大跨省数据中心之一,也是国家级的灾备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两期建设,装机能力达到1万架;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是中国电信南方数据基地,规划5万个机架,80万台服务器能力,目前已具备超过10000G的互联网出口能力;
——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项目规划总投资80亿元,总用地面积1521亩,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
……
《丝路文明》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贵安新区拥有腾讯七星数据中心、苹果数据中心等11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已有23个。
数据中心并非单纯的数据存储机房,其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围绕数据中心集聚的特色优势,贵安新区积极打造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集群,建设云服务“首位产业”“品牌产业”,做大做强数据清洗标注等关联数据服务产业,发展IDC运维服务产业。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动力。数据中心是算力的物理承载,是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是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贵安成为重点打造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
《丝路文明》了解到,为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提质升级,贵安新区编制了《“东数西算”工程大背景下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用地布局、业务布局及支撑体系》等规划文本,明确了贵安数据中心集群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万亩,新增用地面积约6276亩,服务器最大可承载约1000万台,围绕金融板块、国家部委板块、大型央企、互联网头部企业板块四大板块进行规划布局,致力打造国家金融基础设施聚集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聚集地、个人数据集聚地。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 贵州大数据管理发展中心 供图)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为数据中心协同、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在“东数西算”背景下,从“东数西存”到“东数西算”,对于“尖子生”贵安新区来说,生逢其时,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2022年7月2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贵州省将实施算力集群攻坚行动,加快做大做强数据中心集群。推动数据中心向贵安新区集中,在贵安新区布局新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持续巩固贵安新区作为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最多地区之一的领先地位,力争到2025年,贵安集群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
围绕400万台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通过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增值、数据交易、应用软件等,贵阳贵安将呈现千亿级的数据中心产业市场,为东部乃至全国提供高质量的云服务。
为抓住“东数西算”机遇、聚力打造数据中心集群、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贵安新区一方面成立招商引资专班小组,深入分析数据中心项目核心诉求,持续引进更多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截至2022年11月,已引进落地数据中心项目10个,规划用地总面积共1952.9亩;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既有项目改扩建,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三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2幢机房和2幢动力中心,以及绿化、与一二期连接及远期道路管线等工程,新增装机容量超7000机架。全部投产后,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总装机能力将超2万架,成为全国先进的绿色算力枢纽样板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算力保障基地,进一步带动信息服务上、下游产业升级,支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如今,贵安新区除了形成了数据中心集聚区,更拥有业态丰富、实力雄厚的算力企业,具备完整的计算产业生态链。
贵安新区在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上的布局,体现了极强的前瞻性,为“东数西算”工程筑牢了“数字底座”,助力中国形成“数据中心飞地”及数据加工处理的“前店后厂”模式,推动以数据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新时代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大数据探索了新路径、树立了新样板。
“如果大家错过了30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2013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言。
时隔近10年,实践证明,马云的预言没有落空。
作为“东数西算”超级工程的全国8个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综合算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贵州,也必将“大显身手”。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贵州提出要在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的目标更是底气更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2014年走到今天,贵州用自己的坚守演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传奇。
经过数字智能化改造的生产车间正在正常运作( 贵阳国家高新区 供图)
《丝路文明》从贵州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了解到,未来,贵州将继续深耕大数据“试验田”,聚焦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扬帆新“蓝海”,在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创造内生动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上快速奔跑。(文/《丝路文明》吴宇婷)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