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融合创新 数字基建提档 数字治理提升
六盘水:建功数字经济“新蓝海”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控中心。通讯员 张志喜 摄
矿井通风、压风、排水……在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生产现场情况,操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有条不紊地下达各种指令,实现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有机“嫁接”,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工作面,开启贵州煤矿综采工作面“无人驾驶”模式。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国强介绍,搭上“智慧快车”后,两个煤矿综采工作面累计减少70余人,年节约人工成本903万元,7个生产辅助子系统减少值守人员60余人,年节约人工成本633万元,效率提高了54%。
发耳煤业“数字生产力”的爆发,折射出六盘水市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
今年,六盘水相继制定印发《六盘水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和《六盘水市大数据电子信息企业挂帮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牢牢把握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引导企业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到“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水城区米箩镇润永恒猕猴桃基地,技术人员将水溶肥、复合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随后在手机上经过一番熟练操作,调配好的水肥就被基地内安装的喷灌设备精确渗透到每一株果树的根系里。这套智能化水肥系统能更好地促进猕猴桃果树生长发育,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节约用水,实现优质高产。
不仅是润永恒猕猴桃基地,在六盘水乡村还有许多不断推动农户从“会”种养向“慧”种养转变的案例,通过数字化助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齐头并进”。
2022年,六盘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达44.63,连续5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水平分别达到45.5、44.5、44.7,累计培育融合标杆项目42个、融合示范项目308个、融合带动企业共537户。该市数字经济规模达506.7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33.7%,年均保持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
2023年一季度,该市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投产企业58家,完成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42.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6.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完成3455.72万元,同比增长35.82%;电信业务总量8.2亿元,同比增长25%。
今年以来,六盘水梳理重点培育数字融合创新项目52个,争取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基金以及“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其中恒鼎集团“5G+工业互联网”、盘誉泰合“5G+综采综掘设备智能制造”、双元铝业智能化技改升级项目(一期10万吨)已通过专家评审。
在数据融通和共享应用方面,六盘水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该市安全应用支撑平台(政务数据中台)整合归集3793万余条数据,形成了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全流程数据治理能力,打通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数据共享交换通道,获“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信创赛道”西部赛区三等奖。
今年六盘水建设了“凉都·智税链”,通过税收数据和部门间数据共享互通,构建“政”“税”数据链、分析链、协同链、生态链,面向全市提供经济运行分析等七大数据应用服务功能;“服务企业联系卡”率先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政策匹配二维码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事项,让企业和对口帮扶领导对惠企政策一目了然。(记者 谢勇勇)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