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出版 > 文学作品  
喻子涵|散文诗《再访沙滩》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3-07 17:09:32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喻子涵 点击: 评论:0

  从新蒲到新舟

  从新蒲到新舟,并没有什么逻辑。一条道路,总有多种出路。

  总是涌动一种情怀,对一丛植物、一种物品及其摇曳的命运异常敏感。

  我像迷恋星空一样,迷恋它的风姿与独立。

  突然发现,蒲与舟不一样的处境,一样的使命。

  新蒲与新舟,藏隐许多信号,省略许多细节,像打碎的时间。

  我倒是希望既有河亦有舟,然而只须乘着蒲筏沿溪而往。

  于是,一种景象穿越历史,人类的经历确与水有关。

  蒲帆飞飏,沧桑与事业同步,成就一片蒲海。

  世界就是这样,总有人为一种事物魂牵梦萦,付出想象和行动。

  一张张蒲筏,像一盏盏河灯一样神奥。

  或许应该相信:真理从小路而来,文化从小溪而来。

  但我总是想,那些往返的蒲筏不一定要水的存在,就像河灯有时可以飞在天上。

  随着一筏思绪上岸,在沙滩,漂泊的灵魂找到了故乡。

  洛安江始终还在流

  洛安江也好,乐安江也好,都属于大地,始终还在流。

  向沙滩流来,或流过沙滩,有人知道它流到哪里去了。

  当有人不知道它往哪里流,我就告诉他:

  上岸去村里看看,有位老人,他在木屋里等着你喝茶。

  乐安江也好,洛安江也好,名字是人取的,地图是人画的。

  你就当着它是你身上的一条无名的血脉,往心里流时很静,流出心里时一路狂奔。

  不信,你把一下我的脉,一会儿跳,一会儿不跳。

  我行走在江边,和鸟们花们开几个玩笑,逗一下刚醒的清晨。

  据说,这条江有个机关。我是看清了,就是江心凸起的琴洲,锁住上游和下游,过去和现在。

  据说,沙滩有王气升腾。我也是看清了,就是古往今来的脚步始终还在响着,卷着阴晴风雨,从这古码头上岸和下岸。

  钦使第

  一块匾三个字,笔划间气势不凡,我就知道它来之不易。

  从外面看上去,它高过所有屋顶。

  进入大门才知道,所有屋楹都比它高。

  虽然我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我看到的都不是我想到的,我想到的也不是我看到的。

  站在第一重屋楹下,我回头看那块匾,它与我齐胸;

  站在第二重屋楹下,再回头,那块匾已悬在我的腰间;

  站在第三重屋楹下,又回头时,一块匾跟我的脚一样平了。

  当我站在最后一重屋楹下,不见了那块匾,只见远处绵延的群山。

  于是我就想:离匾越近,看得越近;离匾越远,看得越远。

  甚至,我想到的正是我看到的,我看到的正是我想到的。

  最后,我在大堂前的天井里看到一尊雕像,我跟他合了一个影。

  因为,他比群山还要稍微高一点。

  静观三贤图

  一直默默观察,那一缕精神的爝火原是在哪一条巷道点亮?

  帆影依稀晃动,那些进出的脚步原是踩着哪一块石板上岸?

  探看一个个门窗,哪里还有读书声和彻夜不灭的灯光……

  面对三贤图,肃静伫立,自己既是一个诗人也如一个学人。

  抚摩那些斑驳的壁画,一幅幅“渔樵耕读”图里,文脉流淌全身。

  穷处独学,终老僻壤,正是文人的标本;摅悃陈书,择言驯雅,那一份定力和智慧却是大师的典范。

  难怪后人都把最有重量的文字留给他们:黔中宿学,自辟门户,横绝一代。

  奉为同光宗祖,号称西南巨儒,深得桐城义法——无愧“沙滩三贤”。

  从这里喷出的一股股王气,横扫清诗三百余年,已经为夜郎出够风头了。

  眼前作古的静物,依然放射雄阔坚强之气。

  我倒是希望多停留一下,采气立志,将来也好有一块自己的碑。

  当然,上面刻画的不仅仅是义法和王气。

  沙滩女人

  沙滩的女人,或许她们就只有个姓氏。

  就像现在的动车开过白泛泛的果园,一闪而过的红、黄、紫、白。

  然而,越是省略,越是让人联想和珍视。

  沙滩的女人知书识礼,大多是黎、莫、郑的后代。

  不断出生,不断长大出嫁,不断育出儿子走出沙滩。

  就像她们的动车扔下一个个车站开进了京城。

  沙滩的女人,一代代老去,褪下色彩归于尘。

  让灵魂收下牌位,让功劳收下墓志铭,让沙滩收下名声。

  这些女人呀,是沙滩的命根子,而沙滩又是文化的命根子。

  因此,当我阅读《母教录》,常常翻山越岭,拨开郁郁苍苍的云雾,使劲想儿时的那些景象;

  或者钻进自己的血脉,跨越重重叠叠的断涯,叩拜一代代母亲。

  禹门寺

  到禹门寺,正是洛安江畔耸峙禹门山的地方。

  倒是有些破旧,但是那份气宇依然轩昂。

  一具影子,破衣弊履,一句话也不说。

  我告诫身边的朋友:对于不修边幅的人,最好对他谦恭一些。

  我撞了一口钟,其声可以穿林;再敲一面鼓,其鸣可以透地。

  细看那些碑刻题赠,有着不凡的身世和经历。

  其实,我早就听过福桐先生讲沙滩文化。

  他讲中原佛教衰落时贵州禅宗如何兴起,讲禅宗五灯之临济宗如何在贵州诸山落地生根,讲禅学为何是沙滩文化三宝之一。

  从黎氏修家庙、开私塾馆,到丈雪和尚、通醉大师兴禅入住;

  再到名倾一时的“郑、莫、黎”在此先后产生。

  小小禹门寺,兼容儒禅,包容大道,实不敢小觑。

  你看我,一脸庄严,小心踩着当年巨儒踩过的地板,小心扫描四百多年来无数名流的眼睛扫描过的地方。

  我心里涌动的,正是一种走近灵魂的文化。

  在郑珍墓前

  寂静的子午山下,老远听见泉水叮咚。

  是谁在跟谁说话呢?又像在吟诵,在论辩。

  用一百多年前的遵义方言,讲诗,训诂,说经。

  从远处看一张墓碑,白胡子飘向天空,双臂在乐安江畔风雅着一招一式。

  在墓碑面前,一百多年来的学童青衿一直竖着耳朵,隔山隔河,远远近近。

  我们伫立着,在等待着什么呢?

  朵朵阳光从云霞间飘过来,望山堂终于出现了。

  头顶闪烁着密密匝匝、嫣红姹紫的梅桃李杏。

  我能不能亲尝一口?

  果然,一只梨掉下来,我迅速写成一首诗。

  又丢下两个硕大的橙子,我写成了一篇论文。

  如果再贪心一点,就会成为专家。

  可猛一回头,一面山、一坝田、一条江,你能耕能渔吗?

  鞠躬,致谢,告辞。返身回到水泥公路上。

  果然,“四周的草木传来窃窃私语的声音”。

作者:喻子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新闻出版 > 文学作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