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村超”如何生长?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21 15:31:37 来源:当代陕西 作者:荣西武 点击: 评论:0

当前,榕江正在用“超好看”赛事、“超好吃”美食、“超好玩”美景、“超好住”民宿等“超”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接下来怎样才能保持好、用好这种纯粹而热烈的快乐造就的“超品牌”,使其在多彩贵州的土地上继续生长、蔓延呢?

要守初心,持续保持赛事烟火气。无论是“村BA”还是“村超”,火热的表象是有足够多的人,实实在在地参与、融入了这项运动,火热的根源则在于赛事的“烟火气”、新鲜感。对榕江、对贵州而言,接下来的赛事是否能持续保持“烟火气”和新意、是否始终给大家带来惊喜和新鲜感,是一大挑战。

因此,一方面要持续保持赛事的民间性、乡土气,无论是赛事组织、参赛队伍、参赛人员,还是赛事规则、活动奖品等,都要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甚至参与,一定是确保群众搭台、群众唱戏,政府要做好配角,以支持、引导、服务和确保赛事期间安全为主;另一方面,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要深度挖掘贵州特色民族文化,丰富赛事、丰富活动内容,为“村超”等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进而形成越来越多的“体育+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持续为贵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超”能量。

要善借力,推动特色资源产业化。民族文化是榕江所长,也是贵州所长,仅榕江就有苗、侗、水、瑶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以及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多项,还有罗汉果、小香羊、白茶、卷粉、芋头糕、牛瘪等数不尽的特色瓜果美食。

起源于春秋战国的侗族大歌,成熟于宋代,盛行于明朝时期,悠扬的歌声穿越千年传唱至今。

体育产业实际上具有一种辐射带动广、产业链条长的特点。一方面要借力赛事形成的人气,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着力打造“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农业、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赋能。另一方面,积极有实力的“足球”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销售商家等落户榕江,推动体育赛事和少数民族特色民俗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城市文创人才入乡创业,加大“超”主题文创潮品研发力度,形成一条围绕足球的特色产业链条。

要重功能,推动城乡建设品质化。要聚焦“体育+”系列活动衍生的新需求,着力补齐榕江体育设施建设的短板弱项,如足球场地的升级改造,足球场安全设施、对外联系通道建设等,要以优质的赛场、便捷的通达性吸引更多的足球爱好者参与到“村超”中来。

要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中短板弱项,着力提升住宿餐饮业、城乡道路、停车场、商贸服务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平赛结合”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要借“村超”出圈契机,谋划一批“体育+”主题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机构等参与建设、运营,打造有体育特色、有带动力的商圈,促进本土特色资源、商业资源盘活,丰富消费业态。

要加强彰显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管控,凸显少数民族特点和体育元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体育特色、民族特色风貌塑造相协调。以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城市品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要树口碑,推动消费环境规范化。通常来说,“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等接触型消费、实物型消费是游客吐槽热点。对于榕江而言,要持续加强对酒店、民宿等住宿行业的价格监管,对于预订民宿未留房、加价出售、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罚、反馈给消费者,要严厉处罚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加价行为。要加强对零售商店、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监管,严厉打击多收费、不按标价收费等宰客行为。要健全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关注游客“吐槽类”“消费维权”等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并及时反馈给消费者。要以规范化的消费环境,促进“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刊发于《当代陕西》2023年第16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