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箫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清乾隆《玉屏县志》:“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不减风笙。”有关玉屏箫笛的渊源,在玉屏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止音。”
明、清两朝,玉屏箫笛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在民间,人们往往以之寄托纯洁的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而恋人、新婚夫妇之间,则将其作为爱情的信物和美好姻缘的象征。玉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对,吹奏起来,含蓄而隽委。雌雄并吹,恰似情人对唱,情趣盎然,故有“神箫仙笛”之美称。
近年来,玉屏县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推动玉屏箫笛的传承与保护,助力“侗听玉屏”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机制。玉屏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箫笛文化。2012年2月经玉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经铜仁市编办批准成立玉屏箫笛博物馆,于2013年6月8日投入使用。自开馆以来,成分发挥其社教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堂课;建设箫笛生产基地,对箫笛的制作、曲目创作、竹材种植等项目进行扶植和奖励,同时培养和引进箫笛演奏专业人才。此外,在全县的大力开展“箫笛文化进课堂”活动,编印箫笛地方教学教材,全县二类以上学校三年级至九年级均开设箫笛教学音乐课程。
组建工作专班,强化保障。玉屏箫笛的传承也面临一些挑战。一些传统的制作和曲目可能因传承人的离世而失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玉屏县政府已经成立了箫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并组建箫笛产品研发团队,建设箫笛研发基地,进行产品分类研发,满足消费者不用需求。同时,玉屏县人民检察院也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检察公益诉讼活动,以加强对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的保护,守护“平箫玉笛”的传承发展,助力玉屏箫笛在新时代新征程奏响时代最强音。(张昌仪)
责编:彭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