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新能源之贵州叙事,是乘风而至吗?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03 16:16:34 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王奇  江婷婷  姚东  聂娜 点击: 评论:0

正在充电的新能源。罗大富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奇  江婷婷  姚东  聂娜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新能源车变多了。

贵州省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至8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同期增长186.0%。

2022年9月,贵阳市出台有关“电动贵阳”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贵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0万辆。

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也在乘“风”而上,贵州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链产值规模5000亿元以上,2030年达1000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新能源车的“十里春风”

最近,贵阳市民穆女士去了趟广州,回来后有些“心动”,她想把自己的燃油车卖了,换成电动汽车。

穆女士说:“我到广州后,看到满大街的电动汽车。我觉得电动是汽车发展的趋势,对私家车主来说,迟早都要换,早换早享受。”

“换上电动汽车,每公里只要一两角钱的电费,再也不用关注油价的起起落落,自己每天上下班要跑160多公里的高速路,能节约不少费用。”穆女士这样打算着。

贵阳街头,随时都能看到有挂着绿牌的电动汽车从身边“嗖嗖”驶过,因为是电动,所以没有踩油门时发动机的声响。举目望去,三三两两的绿牌车开得正欢。

贵州省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至8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同期增长186.0%。从数据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在高歌猛进。

身边总有人说,电动汽车很好,提速超快。开了7年电动汽车的贵阳市民周开勇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电动汽车在某些方面,虽有待提高,但它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如此迅猛,这就说明了问题。”周开勇说。

“当初还有人嘲笑我,花了那么多钱买了个‘电瓶车’。”采访中,贵阳市民吴均说,几年前,贵阳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还不流行,经线上考察了很久后,他专程去到成都,买回来了自己心爱的第一辆电动汽车,车身很潮,开着很“拉风”。

早年,吴均是高速路上某加油站的负责人,在他看来,汽车实行电动化是一种趋势。

吴均说,除了购车时“心痛”了一下,这几年,驾车成本大大降低,充一次电,电费六七十元钱,可以跑400多公里,现在已经跑了14万公里了,省了很多钱。新能源汽车是趋势,如果想入手电动汽车,还需充分了解市场并综合自己的用车情况来选择。

但近年来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充电基础设施带来挑战。据《贵州省能源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贵州省公用充电桩数量共计2.6万个,同比上升13%。全省各县(市、区)均有充电设施覆盖,充电设施的建设基本实现“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目标。

2022年11月28日,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新建公用充电桩数量共计5683个,全省累计充电桩数量已达32363个。

2022年8月9日,贵阳市阳光佳居小区居民徐先生申请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电表完成安装并通电,标志着贵州首个居民有序充电项目成功落地。

“电动贵阳”正在靠近

为加快推进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充换电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2年9月9日,《贵阳贵安推动“电动贵阳”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

《方案》中明确:2022年,全面开展“电动贵阳”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项目落地。2023年,“电动贵阳”建设实现新突破,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能突破30万辆,全市新建充换电设施超过1500个(包含不低于100个换电站),全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突破35000辆。2025年,“电动贵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能突破100GWh;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突破10000个;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万辆。

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高速路和国省道、旅游景区和集散中心、单位和园区、矿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贵阳贵安充换电网络,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需求。

鼓励新能源车企和自动驾驶企业积极在贵阳探索RoboTaxi(无人驾驶乘用车)、Ro-boBus(无人驾驶巴士)、RoboTruck(无人驾驶卡车)的智能化应用。

鼓励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为更新新能源汽车腾挪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经济补偿等措施,推进老旧车辆提前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

据贵州省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保持增长,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从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1.31万辆,增长67.5%。2022年10月份,全省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快,其中从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4963辆,同比增加336.5%,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市民购买电动汽车,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充电。《方案》明确,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解决充电问题。

其中具体为,新建居住社区按照不低于停车位10%的比例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100%预留安装条件。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应按2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在绕城高速范围以内建设充换电一体化共享场站。

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县县全覆盖”、小型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优先在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

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加快国、省道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在营运车辆停放场、景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充换电设施。到2023年底,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或游客集散中心按游客需求和停车场建设条件配建充电设施。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加快配建相应比例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提升公共充电供给能力。

新建加油(气)站应同步规划建设相应数量的充电基础设施或换电站。加快推进既有加油(气)站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到2023年底,全市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基本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锂电池产业高地的宏大叙事

人勤春来早,实干开新局。近日,位于大龙开发区的贵州长虹鹏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年产1万吨废旧锂电生产线十分火热。目前,该企业产品已销售5.5金吨,为顺利实现一季度生产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大年初七,开工第一天,贵州长通集团拿下了中核汇能5亿元的订单。至此,贵州长通电气完成了从光伏板、储能等装备生产到末端并网发电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在贵州磷化集团贵阳化肥公司年产40万吨PPA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同时作业,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目前完成总体进度的50%,计划3月30日完成前系统开机,5月30日完成后系统机械竣工,然后投料试生产。”贵州磷化集团贵阳化肥公司PPA项目组副组长程剑说。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一起到来的强烈信号,是贵州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赛道上的加速奔跑。

1月中旬,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印尼纬达贝产业基地首条冰镍一体化产线投产。此次投产的产线,采用较为成熟的冰镍冶炼一体化工艺,设计年产能为1.375万金吨镍处理量。

高纯度硫酸镍是三元前驱体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中伟股份在印尼建设镍原材料保障基地,不仅提升了镍资源自供率,还能有效降低高镍三元前驱体生产成本。

自2014年落地贵州,中伟股份逐步成长为年营收超200亿元,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的龙头企业。“作为一家在贵州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将用好相关产业政策、配套资源,发挥龙头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优质企业在黔深化产业链上合作,助力贵州打造新能源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中伟股份党委书记、副总裁刘兴国说。

中伟股份的发展步伐折射出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发展成就——全省已培育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企业35家,预计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同比增长110%以上。

发展格局的跨越,源于提纲挈领的谋划与布局。贵州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一核两区”的发展布局。

在建的78个重大项目中,“一核两区”项目65个,项目数占全省的83.3%;总投资1145.5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96.5%。

在3亿元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下,贵州安达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新建6万吨/年磷酸铁锂建设项目预计今年9月投产。届时,安达科技将形成15万吨/年磷酸铁锂、15万吨/年磷酸铁的生产规模。

“目前,全省78个在建重点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2000亿元以上;42个储备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贵州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二级调研员刘云介绍,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和要素保障,推进新旧动能转化,抢抓“风口”机遇,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乘“风”而上,是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贵州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链产值规模5000亿元以上,2030年达1000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2月20日,在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这些刚出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正按照订单需求,被送往电池生产企业。

近年来,贵州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立足良好产业基础,以“一核两区”为重要牵引,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打造经济又一重要增长极。

2021年7月,贵州印发《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成为国内重要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成为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明确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扶持政策的省份。

2022年5月,《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进一步优化全省产业布局,首次明确构建“一核两区”产业发展格局。

不到一年时间,“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得到有效落实,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以及铜仁、“黔西南六盘水”两大重点承载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贵阳贵安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电池制造龙头企业为引领,正在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制造及其配套产业集群。

“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产业基地成功吸引贵州磷化、中伟兴阳、湖南裕能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成功培育磷系、氟系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产业集群。

铜仁以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成功打造锰系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产业集群。

黔西南六盘水”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振华新材料、新仁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

一幅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图,在贵州愈发清晰。

“一年多以来,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新赛道上,贵州跑出了好成绩。”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调研员刘云介绍,2020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2021年提升至247亿元,2022年跃升至532亿元,2023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潜台词是资源富集向产业富集升级

全国新能源头部企业纷纷在贵州布局落子,不仅是瞄准了我省丰富的磷矿、锰矿等资源的“先天”优势,更有良好营商环境赋予的“后天”发展动能。

总部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宁德时代,是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目前在全球已设立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其中就包括贵州基地。

仅用一年多时间,贵州已成功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容百锂电等头部企业赴黔布局、发展壮大,其中比亚迪、容百锂电贵州板块总产值已突破50亿元。

本土企业迅速成长。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并成功上市。贵州磷化集团相继启动建设14个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有望成功转型为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供应商。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乔坤介绍,2022年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目前已建成年产7.6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如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在黔中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省产业快速发展,扶持政策日益完善,得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广泛关注。”贵州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二级调研员刘云告诉记者,我省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高纯硫酸锰、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市场份额达到全国80%以上;贵州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产能规模和无水氟化氢提取能力位居全球第一位。

目前,全省正在集中要素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预计2023年内可建成投产项目22个。

2022年度,贵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该区首个工业百亿级产业,其中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扩充产能,在高新区投资30亿元的二期项目已进入环评阶段,完全投产后将形成15Gwh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使贵阳弗迪拥有总计30Gwh的年产能。

凭借政策和各方支持,贵州正围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未来发展更让人心潮澎湃: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重点产品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达到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将贵州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