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贵州克度:一座“仰望星空”的“天文小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24 22:30:05 来源:求是网 作者:周璐铭 点击: 评论:0

  云贵高原大山深处,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凝望深空,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中国天眼”的栖身地,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以“天文小镇”之名,吸引八方访客纷至沓来、开启天文研学之旅。在曾经闭塞寂静的大窝凼里,“中国天眼”看到了遥远星河,也点亮了人间烟火。

  图为“中国天眼”夜景。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克度镇地处高原之上、群山之间,空气清新又远离城市喧嚣及各种信号干扰,尤其是每年7—10月,晴天多、阴雨少、大气透明度高,是天文爱好者们仰望浩瀚星空、探索宇宙秘境的理想之地。

  依托“中国天眼”,凭借自然禀赋,克度镇积极探索“科普+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建设国际天文体验馆、天文时空塔、南仁东先进事迹馆以及球幕飞行影院等主题场馆,开展天文课堂、实践体验、参观研学、暗夜观星等体验项目,让访客由参观式体验升级为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探索、参与式学习。平塘县还深入挖掘喀斯特地质奇观、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开发打造非遗传承、地质地貌、民俗特色等主题研学旅行产品,既能满足访客对天文宇宙的好奇探索,又能一览喀斯特地貌、体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图为“天文小镇”夜景。平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下,如今的克度镇,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餐饮、酒店、民宿、休闲娱乐等快速发展,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天文小镇”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感受国之重器的科技魅力,聆听“天眼之父”的动人故事。

  “今天,天上有了一颗‘南仁东星’,他如同天边的坐标,标志着中国人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拓展着我们逐梦筑梦的边界。”在南仁东先进事迹馆,讲解员曾蜜蜜正在给访客们讲述南仁东先生与“中国天眼”的故事。来自天津的访客王女士说,“为了‘中国天眼’,南仁东先生燃尽了自己的一生,一个起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应该让孩子们从中知道什么叫爱国情怀、什么叫科学家精神、什么叫忘我奉献。”假期远道而来的访客中,不少都是像王女士这样专程带着孩子来到克度镇,让孩子切身感受祖国天文科技的蓬勃发展,了解国之重器背后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

  

图为访客参观南仁东先进事迹馆。平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克度镇,关于“中国天眼”,关于南仁东团队,关于科学家精神,大家都能说出几个故事、谈出一些感悟。平塘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将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和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引导人们汲取精神力量、浇灌科学梦想。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现在的“中国天眼”观测基地,仍有100多名工程师坚守、奋战。他们传承南仁东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求索精神,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勤于钻研,努力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中国天眼”,默默在群山深处展现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凝结着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保护“中国天眼”安全运行,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时时牢记心头、扛在肩头的使命与责任。

  在贵州省委、黔南州委的领导下,平塘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天眼”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中国天眼”安全运行保护工作,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中国天眼”,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采取加大安检力度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为“中国天眼”安全运行营造稳定可靠的外围环境。在社会广泛宣讲保护“中国天眼”的重大意义,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天眼”的认识,形成人人“爱天眼、护天眼”的浓厚氛围。

  “原国道G552是连接平塘和罗甸的交通要道,但由于线路有7.4公里穿越‘中国天眼’核心区,每天有1000多辆车通行,对观测有重大影响。平塘县将这一路段全线改移”,平塘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干群协作下,“中国天眼”核心区实现了全面宁静,FAST可以更好地聆听宇宙,让人类看到更深远的星空。(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周璐铭)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