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成果,以长征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项目试运营以来,今年10月开始迎来了一批批游客前往参观学习。
场馆采用基于史实、贴近时代、创新高科技承载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集文化、科技、艺术于一体。在这里,参观者们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和艺术手段中,沉浸式感受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经典场景和故事。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项目,“红飘带”是贵州重点建设区又一标志性、引领性工程,是贵州创造红色旅游一个新亮点,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彩的文旅新场景体验。
“红飘带”也是贵州开展向旅游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的一个精彩实践。
贵州“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内部(图片来源:“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智慧升级推动新发展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拟定了10个案例为“2023年贵州省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并进行公示。其中,平坝区平安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申报的“5G未来次时代航空展览馆——航空小镇智慧研学基地融5G智慧化改造建设项目”入选。
VR模拟跳伞、模拟机舱体验、“飞越贵州”8D体验……在安顺市平坝区黎阳航空小镇展览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参观者在声、光、电与听、说、看等多种情景互动中,沉浸式体验航空航天科技的魅力,了解不同阶段航空技术的发展及我国航空的发展历程。
“黎阳智慧航空教育小镇与智慧航空研学基地不再局限于传统展览馆观、听的简单模式,而是通过结合5G网络、大数据与文化旅游,致力于打造省内首个5G+智慧航空教育旅游实践基地。”平坝区平安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彬哲说。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航拍全景
目前黎阳航空小镇已将5G覆盖景区并建设部分模拟项目,后续将通过改造,以5G专网接入,确保设备网络稳定性。后续项目将结合5G专用网络,以高速率、大带宽优势,确保实时交互性,同时采用边缘算法、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声、光、电、体感等多方面感官,打造智慧旅游景点。
柴彬哲表示,本次改造建设后,将与周边景点共同合作推广,并分享数据,共同拉动旅游项目经济收入,预计能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
向旅游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提出,建设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开展首批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创建,推动更多园区、景区创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支持10家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推动5G网络5A级旅游景区深度覆盖;开展旅游科技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平台能力。
智慧服务创造新体验
来自重庆市的何女士戴着租借的智能AR导览眼镜,在贵州地质博物馆内感受新奇的地质世界,在虚实结合中用科技解锁博物馆新体验模式。“走到展品前的指定位置,大概3、4秒的时间,眼镜就能自动识别该展品,并自动播放展品简介和动画,很高级、很震撼。”何女士说。
游客在贵州地质博物馆内查询展品介绍
贵州地质博物馆持续加强智慧服务建设,开展古生物化石研究与复原,采用高科技和创意手段,精心打造各类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展厅里看似沉寂的古生物,通过文化创意设计生动展现在游客面前,为文化体验增添无限乐趣。万年前的海底、游走在灌木丛中的迅猛龙、繁星似锦的夜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那些“遥远”的场景通过科技手段的再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在场馆各式设备的展示中,了解了这些世界级桥梁的故事,还一起体验了怎么搭建桥梁,很有科技感。”11月29日,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级中学组织师生来到坝陵河桥梁博物馆进行研学,高一学生马心洁在讲解员与博物馆音视听的多重互动下,感受了贵州桥梁的发展与创新技术。
“桥”见贵州,瞧见科技。坝陵河桥梁博物馆是国内最大、贵州省内唯一以桥梁为主题的博物馆。为更好开展研学活动,贵州高速集团借助坝陵河大桥与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在地理位置上呈现“馆桥合一”的优势,投资建设了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桥梁科普知识实践课堂上,讲解员生动地向每一支研学队伍介绍通用技术在桥梁工程的运用,使平日晦涩难懂的桥梁与物理相关知识,在坝陵河大桥映衬下走进师生的心里。截至目前,基地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第八中学、澳门培正中学、深圳中学、贵阳市第一中学等600余所高校及中小学前往开展研学活动。
游客眺望坝陵河大桥
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场馆内大桥建设互动游戏
科技运用激发新动能
在凯里市三棵树镇原七七一厂生活区里,贵州印象苗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印着“贵州村超”的100幅银画。“今年以来,贵州村超火爆全网,成为现象级的体育赛事。作为黔东南的本土企业,公司根据榕江和赛事本身的元素,创新设计了银饰产品。其中的牛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更是比赛的奖品。”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建龙说。
文创产品与科技手段不断发生“化学反应”,科技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为了提升银饰产品的加工工艺,让产品融入现代生活,贵州印象苗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成立产品创新研发部门,研发团队聚焦加工工序、工艺、装置等进行科技攻关,努力在新纹样、新材料、新工艺上寻求突破,打造具有现代感和创新性的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目前,月生产能力超10000件,科技创新让传统手工艺焕发了生机活力,也助推了旅游多业态融合的发展。
“贵州村超”银画半成品
而“智慧苗绣”是贵州鑫田民族服饰公司发展的核心抓手。凭借高效的智能绣花机生产设备,公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型活动演出服饰的供应商,并为多家贵州酒店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装饰材料。同时,在国内不少景区,也有多款文旅产品来自贵州鑫田民族服饰公司。
向旅游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提出,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面推进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推出更多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梁珍情
编辑 张凌
二审 潘晓飞
三审 岳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