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为城市与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从“硬联通”到“新联通”
12月16日,目前贵州运营里程最长、客运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智慧程度最高的地铁线路——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其信号系统完全由海信自主研发,国产化率达到100%。对海信来说,这是自主信号系统在城轨行业“零的突破”。
从“硬联通”到“新联通”,贵州以“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包括5G、数据中心、城市交通轨道、新能源充电桩等在内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强化,信息资源得到深度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进一步打通,为城市与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网络基础设施迈向更高层次。10月底,全省1145个乡镇实现充电桩全覆盖一个月后,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意见》明确,到2026年,贵州充换电站设施规模、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建成充换电站2300座以上,充电桩49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充电桩5万个以上,充电服务能力达到480万千瓦。
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全面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建设。目前,贵州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成为为数不多具备三大信息基础设施的省份。
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将新建5G基站3.07万个,累计规模达11.54万个,5G网络即将覆盖13243个行政村;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累计达4.35万Gbps;全省光缆线路长度突破191万公里。
算力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提升。12月19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发布《“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报告(2023)》(绿皮书)和“东数西算”工程算力保障指数。根据测算结果,贵安、中卫、庆阳、和林格尔等数据中心集群保障能力较强,其中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算力保障指数为57.02,为全国第一。
“算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对算力应用的需求升级。”贵州经济智库专家杨廷章说。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11月25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华彩杯”算力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存力集群项目”获优胜奖。
贵州依托广泛的算力资源,互联网业务发展持续提速,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省共有互联网业务持证企业828家,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80.6亿元,同比增长20.1%。
应用基础设施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深化新技术应用为重要特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型通用技术,对越来越多行业和产业发展产生赋能效应。
12月初,在2023Web3.0创新大赛暨颁奖典礼上,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享链主权区块链联盟链荣获“2023年度优秀城市链”。
“享链”是国内第一款主权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产品。两个月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可信区块链:开放许可链能力要求与评估指南》,“享链”获评为国内首个卓越级开放许可链平台。目前,已在贵州数字乡村、灵活用工、数字酒仓等10个场景开展试点应用。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贵阳贵安三年攻坚行动》指出,从2023年到2025年,每年将围绕应用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场景200个(含5G数字应用场景100个)。
同时,坚持建用并重、以用促建,聚焦政务、金融、农业、医疗、教育、交通、工业等领域业务需求,重点推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场景应用牵引带动数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记者 方亚丽)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