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读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中外文精品图书展”上选书。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题:从静谧书海到指尖世界:“书香中国”翻开新页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骆飞、马欣然
走进学校图书馆,11岁的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六井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小军点开平板电脑,继续津津有味地读起《寓言漫画》。“上周就开始读,这本书是漫画故事,很好理解,争取一周读完!”他高兴地说。
到图书馆看书是王小军的新爱好,这与当地图书馆的变化密不可分。2023年,贵州省图书馆通过“馆屋共建”,对原有狭小的农家书屋升级改造,重新选址在覆盖更广的六井小学内,在这里安装了落地电子屏、点读机等,让它变为学生和村民的“智慧加油站”。
在思南县文家店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锋看来,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让孩子们对阅读越来越感兴趣。“以前很多孩子因为不认识字,很难完整地读一本书,现在借助数字技术设备,文章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询,而且还有对应的有声资源,甚至有一些还录制了短视频,阅读变得更生动。”
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于个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于国家,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
4月23日,一名大学生在甘肃河西学院校园看书。新华社发(陈礼 摄)
图书馆内人头攒动、商业区灯火通明的书店成为文化风景、“爆款”好书不时在网上引发热议……近年来,随着中国全民阅读体系更加完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氛围变得浓厚起来。
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认为,再创新高的数据背后,折射出读者对于高质量精神食粮的旺盛需求和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展现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气象。
书香弥漫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爱上读书,在书中探寻“诗与远方”。从图书馆的静谧书海到数字阅读的指尖世界,传统阅读与数字科技相结合,让“书香中国”翻开新的一页。
最近,“90后”黄文浩对《西游记》爱不释手。在成都工作的他,是一名IT技术研究员。日常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更喜欢在阅读中放松自己。
“从小就爱看电视剧《西游记》,惩恶扬善、仙风道骨的人物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黄文浩说。
从动画片、电视剧到经典名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黄文浩回归到经典阅读中。“虽然生活节奏快,但通过读好书,能让自己沉静下来,获得精神的放松与愉悦。”
在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的当下,数字阅读契合了许多读者的阅读习惯,为不同年龄、学历、地域的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4月23日,读者在江苏扬州的钟书阁书店内阅读图书。新华社发(孟德龙 摄)
贵州省图书馆北馆二楼的听书馆,是65岁的李贵平最喜欢的地方。在这里,点开桌前的平板电脑,戴上耳机,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便可静静地“听书”了。
“我最近正在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己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读过,很多细节都记不清楚了。现在眼睛不好,静静地听书,不仅能重温这部经典,也是一种不一样的阅读享受。”李贵平说。
贵州省图书馆北馆是贵州省图书馆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而建造的一个“城市智慧图书馆”。在这里,阅读不仅是坐在桌前翻阅一本厚厚的图书。听书、借助AR或VR设备“走进”图书、在隔音的朗读亭里诵读……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让读者们感受到阅读更有趣、更便捷。
“随着当前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阅读碎片化、电子化趋势越发明显,打造数字图书馆,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阅读是图书馆不断满足多元社会阅读需求的必然选择。”贵州省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静说。
知名作家走进网络直播间与读者互动交流,古籍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下从深藏高阁走进千家万户,新型视听技术将典籍中的故事、人物复刻在人眼前……数字技术在越来越多阅读场景中得到应用。
不止如此,从打造“小而美”、多样式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到推动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再到开展书香节、读书月、图书展等推广交流活动,在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不断推动下,广大读者们享受到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
当前,中国有400多个大中小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扩大了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克非说,未来,各地通过建设更多“城市书房”“书香e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围绕广大群众兴趣点和关注点开展一大批接地气、具新意、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必能推动全民阅读事业蓬勃兴旺发展,让书香充盈神州大地。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