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数绘侗乡发展新图景
——黎平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解读
经济普查数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景图谱”,黎平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取了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等关键信息,客观真实呈现了全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一、规模持续壮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普查修订后,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14.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8年增长2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997元,比2018年增长26.6%。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市场主体大幅增长。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4134个,比2018年末增加1344个,增长48.2%。其中,法人单位3358个,比2018年末增加1360个,增长68.1%。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为2070个,比2018年末增加789个,增长61.7%。
二、结构持续调整,服务业主体地位稳固。从产业活动单位结构看,第二产业产业活动单位735个,占全县二三产产业活动单位总数的17.8%,较2018年下降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3399个,占比82.2%,较2018年增加2.6个百分点;从资产结构看,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8.67亿元,占19.0%;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7.80亿元,占81.0%。从从业人员情况看,2023年末,全县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9302人。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565人,占26.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737人,占73.1%。均体现了服务业的核心支撑作用。
三、市场活力持续增强,营业收入稳步提升。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一是营业收入大幅增加。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2.10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7.82亿元,增长51.2%。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42.63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7.67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营业收入39.47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0.15亿元,增长104.3%。二是新兴行业快速成长。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5个,从业人员15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50%和12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709个,从业人员236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7.2%和7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9.5%。(粟银兰)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