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声音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基层声音  
他用七年的时间成为了“他” ——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青年干部陈克松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10-31 14:25:1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吴书记,我在中茶村的帮扶干部群里面看到了您!您现在也在中茶村开展帮扶工作吗?您现在在哪里呀,我一定要当面向您汇报一下我的情况。”——2023年6月6日下午,陈克松给吴洪补发送了一条微信消息。

大二的一个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宿舍楼的宁静,陈克松接到父亲电话:“你快点来,你妈被车撞了,现在到二医抢救。”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在他脑子里炸开了花,来不及多想,他迅速赶往医院,此时,母亲已经被送进手术室。

等待近2个小时,母亲才出手术室。此时,她右脚的脚掌已被切除近五分之一,医生说那一块组织已经全部撞烂了,手术已无法恢复,并且腿部有骨折风险,要做进一步检查。

经医院诊断,母亲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完全恢复,并且,即便恢复,劳动能力也会大大减弱,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去年,家里的木房年久失修,已无法居住,父母花光家里的积蓄,东拼西凑,才勉强搭起砖房。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下,全家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一人身上。

家里欠的账要还、母亲必须要静养、妹妹还在念初中。那年除夕夜,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陈克松目光坚定:“爸,我不读书了,我去帮你打杂,和你一起干工地,妹妹还小,让她读书。”“不行,绝对不行!”父亲态度坚决,大声吼了他。此后,陈克松利用所有空余时间做兼职、打杂工去赚取学费,他想尽自己所能帮父亲减轻负担。

2016年,一道曙光照进了这个困难的家庭。

县烟草局的干部吴洪补被组织选派到松桃县瓦溪乡薅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不久,吴洪补了解到了陈克松家的情况,便到乡里县里找政策、要补助......“娃儿的学习一定不能耽误咯”,这是吴洪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久旱逢甘露。在吴洪补的协助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给予了陈克松一家很多帮助,陈克松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他的父母也终于能松一口气。

“克松啊,你和妹妹一定要好好读书,有任何困难直接和我讲,我一定想尽办法帮你们解决。”解决了经济困难,吴洪补还常常给陈克松打气加油。

“吴书记啊,我们一家真的是多亏了您!”吴洪补家访的时候,陈克松的父亲拉着他的手这样说。陈克松在心里默默地种下了一颗种子——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

2019年8月,陈克松考入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勤奋学习、任劳任怨,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孩子很善良,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这人,政治站位高,人很灵活,解决‘疑难杂症’有一套。”这是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2022年6月,陈克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那颗种子慢慢在心底发了芽。2023年2月20日,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请愿书:“我志愿加入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到农村去,到群众需要我的地方去,作为地道的农村娃儿,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理应回报农村,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2023年5月20日,他如愿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

陈克松写的请愿书

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他不是在走访,就是在去走访的路上。他到村第一时间就去了解村里面有多少户、有多少人、有多少学生、有没有遭遇突发变故的家庭。后来,村里面有多少家养牛、多少家养猪、多少家养羊、西瓜有多少亩、南瓜有多少亩、金丝皇菊有多少亩......一个月时间,他把村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陈克松(左二)和吴洪补(左一)在走访脱贫户

“这个新来的小陈同志,一天总是笑嘻嘻的,看到我们就问,嬢嬢你去哪点呀,你吃饭了没得,家里的秧苗都栽完了不,我每天都在村里面,有哪样困难,你们要及时和我讲哈。”中茶村的村民说起他总是赞不绝口。

陈克松(右二)在走访群众

2023年7月底,中茶村原党支部书记因个人原因辞去书记一职,中茶村陷入群龙无首的僵局,陈克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8月9日下午,大兴街道党工委书记一通电话打破了僵局:“小陈,经过组织认真研究,支书这个担子,目前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个重担交给你,我们放心。”经过慎重考虑,陈克松接下了这块硬骨头。

上任以后,他一刻也没有闲下来。召开党员大会、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组织村民吃连心饭......村民反映七组、八组移动手机信号差,他便主动到县移动公司对接申请。经过不懈努力,县移动公司把七组、八组信号塔新增项目立了项,解决了困扰七组、八组村民多年的难题。

陈克松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他立足中茶村村情,认真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动去有经验的产业基地取经学习。在他的推动下,中茶村“一村一品”金丝皇菊基地、中茶村烘烤综合一体中心完成建设。2023年,中茶村金丝皇菊种植60余亩,带动50余人次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务工,预计产值1.6余万斤,收益可达36万余元。


陈克松(右一)在指导村民采摘金丝皇菊

他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幸运地被党的光辉照耀到,是这束光带领着我一路前行,所以,我必须要燃烧自己,照亮基层的困难群众。”

是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和他还有她......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室)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人物访谈 > 基层声音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