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咱们村里的西瓜越长越好、玉米一年比一年糯,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说明回乡这几年没白干!”全国人大代表李世瑶一直致力于推广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今年全国两会,他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强地方品种的改良,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支撑。
李世瑶代表。受访者供图
今年39岁的李世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自2017年博士毕业后,他便回到了家乡,天天和土地“打交道”,带领村民发展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同时探索高海拔地区“鲜食玉米+马铃薯”粮食作物套种等模式。
村民们也十分相信这位博士老乡,短短几年,山海园种植合作社就探索出了一套适于当地的路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向良种良法要效益”的模式,很快就让合作社产生了收益。
在与多个地方农贸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李世瑶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正在增长。“就拿我们村的玉米为例,以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籽粒玉米,产值较低。”自从发展本村糯玉米品牌后,不仅玉米的长势变好了,村民的收入也可以随之增加。
在李世瑶看来,作物品种的多样性不仅能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为此他建议,要加强地方品种的改良,用科技手段增强地方品种的优势,为种植户提供更多选择,降低用种成本。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