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您的位置:首页 > 贵州文化网-黔东南频道 |
近年来,黎平县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结合全县自然保护地分布情况,创新工作模式,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确保全县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系统性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动全县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一是强化业务学习,促进能力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林草网络学堂、县林业大讲堂和国家、省、州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通过名师培训、网络学习及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要求所有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90学时,以及通过2名在职高级工程师“师带徒”,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领会上级决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精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业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监督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业务能力和办事水平不断提升,将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由事后查处变事中监管,以优质服务助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二是强化整合优化,促进矛盾化解。以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原则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做到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历史事实,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全县自然保护地个数从4个优化为3个,面积从81771.16公顷优化为71465.48公顷,将黎平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建设项目及城镇、村庄等矛盾地块调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除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按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管控外,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均按一般控制区管控,全县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5718.02公顷,一般控制区65747.46公顷,功能布局更加合理,边界范围更加清晰,实现差别化管控,有效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三是强化网格管理,促进资源保护。根据自然保护地类型,按照一个保护地一张网的原则,将全县3个自然保护地划分成“风景名胜区网”、“森林公园网”、“自然保护区网”3个管理总网格,再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划分14个分网格。3个管理总网格分别由各管理机构主要领导任总网格长,14个分网格分别由各管理机构班子成员任分网格长,23名在岗干部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生态护林员,建立自然保护地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生态护林员发现问题及时劝阻并报告网格员、网格员快速到达现场及时处置并上报分网格长、分网格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并上报总网格长研判结案,确保自然保护地内破坏资源行为能快速发现、迅速处置,促进全县自然保护地高水平保护。
四是强化自然教育,促进综合利用。目前,全县共有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依托3处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民族旅游、森林康养等活动,促进全县自然保护地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高度融合发展。通过黎平县肇兴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保护和整治建设,2023年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肇兴景区旅游人数创历史最高,达62.8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6.76亿元,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建设与发展的参与链初步形成。通过自然教育社区共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自然保护地内村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向多元化发展,全县自然保护地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效。(龙运培)
责编:彭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