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红色印迹、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在黔贵大地,一处处鲜活的文化遗存把“文化千岛”贵州点缀得更加绚烂,一座座博物馆矗立其中,镌刻多彩贵州人文气质,向人们述说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习俗。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各地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黔西南州博物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汉广大”单元第五展厅展出的51件(套)文物中,有三件盥洗器,带有“朱提作”“朱提堂狼造作”“堂狼造”铭文,学界统称其为“朱提堂狼器”。
朱提堂狼山风光。
“‘朱提堂狼造’在汉代西南地区,是非常著名的铜洗品牌。相当于今天汽车界的‘奔驰宝马’。”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介绍,目前,全国“有名有姓”能够查实的至少有29件,其中,黔西南出土3件,数量仅次于其产地,排名第二。
“朱提堂狼造”在古代用途为何?全国29件,为何贵州黔西南就有3件?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今年的“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龙虎带来了黔西南馆藏三件“朱提堂狼造”的故事,让读者在走近文物的过程中,一探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朱提堂狼造”魅力。
做工考究 为历代文人赞赏
“冶青濯绛鼓精气,作手何数工堂狼。”清代官员蒋曰豫一诗,盛赞“朱提堂狼造”精良的工艺。
朱提,古称“朱提”(音:shū shí,东汉末年学者苏林考证)。位于今云南省昭通一带。《后汉书·郡国志》载:“朱提,山出银、铜”,山曰“堂狼山”,因矿藏丰富,历史上也以青铜冶炼著称,铸造器物精工坚固,称“朱提造”“堂狼造”或“朱提堂狼造”。
“黔西南共出土3件‘朱提堂狼造’,两件为‘深腹’铜洗,一件为立耳铜釜。”龙虎介绍,汉代铜洗大致分“深腹”和“浅腹”两种。
1976年兴义万屯汉墓出土的“深腹”铜洗,洗内底竖行阳铸铭文:“永元二年堂狼造”,是万屯汉墓群出土器物中,唯一有纪年铭文的一件。永元,即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永元二年,即公元90年。
万屯汉墓出土铜洗,铭文“永元二年堂狼造”。
“2008年7月,黔西南州安龙县西城区改造时,发现一窖藏,时任贵州省考古所副所长李飞(现贵州省博物馆馆长)率队发掘,出土一件铜釜,整体保存较好。”龙虎说,这是一件辫索纹立耳铜釜,口径、底径、通高(连耳)均为23厘米左右,器身上部饰弦纹6道,内底竖行阳铸铭文:“延光元年朱提作”。延光为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的第五个年号,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
安龙出土铜釜,铭文“延光元年朱提作”。图片为安龙县文管所杨茜提供。
第三件为安龙县同一窖藏出土,为“深腹”铜洗。口径达40厘米,底径16厘米,高20厘米。腹部饰弦纹5道,因壁薄(“朱提堂狼造”工艺之一),造成口沿和腹部严重残损,但铺首耳铸造精良,洗内底铸双鱼纹,铸纹清晰,双鱼头同向,间竖行阳铸铭文:“延熹四年朱提堂狼造作”。延熹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六个年号,延熹四年即公元161年。
安龙县出土铜洗,铭文为“延熹四年朱提堂狼造作”。图片为安龙县文管所杨茜提供。
“据云南省昭通市博物馆研究员丁长芬研究统计,从调查到的‘朱提堂狼造’情况看,时间跨度为公元76年,即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继位的第二年,到公元175年,为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任内。”龙虎介绍,黔西南出土的这三件“朱提堂狼造”(公元90年、122年、161年),正好处于这100年的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明章之治’,也许正是这一时期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才逐步将朱提地区冶铜铸造业推向高潮,遍销全国。”
铜洗盛行 汉代盥洗礼仪庄重
古人有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被洗代替,专门用作盥洗工具,相当于如今的脸盆,汉代最为流行。
东汉铜洗。万屯汉墓出土。图片由兴义市文管所周仕敏提供。
“这三件铜器,通常用于古代上层社会。”龙虎介绍道,“浅腹”铜洗,形似浅盆,多用于洗手,通俗说,就是“高级洗手盆”。“浅腹”由先秦时期“盥盘”演变而来。春秋战国儒家十三经之《仪礼·士冠礼》记载:“夙兴,设洗直于东荣”。意即,士大夫们清晨早起之后,要将“洗”正对房屋东边的角翼,盛水盥洗。
不同于“浅腹”铜洗,“深腹”铜洗前身系盛行春秋战国时期的“鉴”。最早的“鉴”,即“大盆也”,可以用来洗澡,发展至汉代,逐步演变为“洗”。
铜鉴。春秋晚期。淅川下寺3号墓出土,河南淅川博物馆藏。
“和‘浅腹’主要用于洗手的功能不同,这种‘深腹’铜洗,不仅形似脸盆,其功能也更加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洗脸盆。不仅可以洗脸,也可以洗脚。”龙虎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洗,洒足也”,意即洗脚。
现藏四川省成都市博物馆的非常标准的一个朱提堂狼造双鱼铜洗。宜宾南广乡出土,铭文“建初四年朱提造作”。
元朝户部尚书刘汶曾诗云:“铜驼陌上得铜洗,曾见汉朝风露零”。意即,天下改朝换代,大汉宫廷变荒野,在野草荆棘之中,还能见到散落的铜洗。“由此,可见汉代铜洗之风盛行。”龙虎说。
探寻数量第二的未解之谜
1976年兴义万屯汉墓出土的“深腹”铜洗,是黔西南出土的第一件“朱提堂狼造”,由当地老百姓耕地无意中发现。“此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技术限制,并没有厘清该铜洗的来源。”龙虎介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比对清该铜洗底部的铭文——永元二年堂狼造,确认其“身份”。
“单以汉洗而言,‘朱提堂狼造’品牌,名气相当于今天的‘奔驰宝马’。”龙虎说,据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历史著录和全国各地发现和收藏的朱提堂狼造铜器数量达107件,其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东、北京、辽宁9个省市发现或收藏的共28件。
“之前在参加全国青铜器鉴定学习班时,偶然得知重庆市三峡博物馆也藏有一件铜洗,饰鱼鹳纹,铸铭‘元初三年朱提造作工’(公元116年),算下来,能够查实的目前全国至少有29件。”介绍至此,龙虎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原产地滇东北的昭通,保存数量最多,共有8件。黔西南仅次于昭通,保存了3件。
鱼鹳纹铜洗,底铸铭“元初三年朱提造作工”。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
“非常直观的一个原因是,滇东北和黔西南在汉代曾发生了广泛的交流与联系,使得昭通生产的‘朱提堂狼造’流通至黔西南,又或者是两地之间存在着青铜器物层面的交流。”龙虎说,目前,贵州仅黔西南发现了3件“朱提堂狼造”,这可能意味着,在当时,黔西南与云南昭通有着一条联通往来的道路。
目前时间最早的一件,昭通甘河村出土铜洗拓片,铭文为“建初元年堂狼造”。
尚未解答的疑惑,是文物留给今人的想象空间。“不妨大胆猜测,也许曾经在黔西南某地,有着一个‘朱提堂狼造’分工厂,就如同今天的奔驰宝马等品牌在世界各地设置分厂一般。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分厂厂址重见天日,会印证当下大胆的猜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