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铁马金戈 浴血鏖战——贵州抗日救国军坚持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10 17:08:2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李东升 点击: 评论:0

提要

1936年2月27日,随着敌人六个纵队,近二十余万之众对根据地中心——毕节形成的围堵之势,红二、六军团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撤离川滇黔边根据地。紧随其后,敌万耀煌、郝梦林、樊嵩甫纵队先后进占毕节,根据地沦陷。

"石要过刀,林要过火″。"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漏过一个共匪"。黔西北大地腥风血雨。被杀害的红军伤员和掉队战士、游击队战士的头颅,挂满了城墙头……

因客观原因而末随主力红军转移,留在了根据地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第一支队,责无旁贷地扛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在坚持根据地的战斗中,予敌以沉重打击。不但极大地鼓舞了黔西北民众的士气,而且还有机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延续了根据地武装斗争的红色篇章,为革命老区的界定,提供了认定依据。

坚持根据地武装斗争最为持久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经历的战斗残酷艰难;部队名称、序列也几经复杂变更。

这段浴血斗争史,是毕节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6.jpeg

一、贵州抗日救国军的诞生

贵州抗日救国军的诞生,是中共贵州地下党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的结晶。

1934年9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贵阳的中共毕节第一个党支部,在组织力量不断发展,工作逐步展开的同时,成立了以中共贵州地下党为中心的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按工委组织分工,邓止戈、黄大陆负责"兵运"工作,林青等到外地寻找上级党组织,秦天真留在贵阳负责联络和组织学运、读书会等群众团体工作。

  当时,就职于黔军第一师的中共地下党员、少将参谋长黄大陆,以需求人才充实一师为由,向师长何知重提出要求,让邓止戈到该师任参谋,缪正元到师电台室工作。这样,就形成了地下党在黔军一师中的战斗保垒,为在部队中下层军官中开展了"策反"为中心的"兵运"工作提供了条件。

   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党中央以原贵州地下党的主要成员为中心,批准建立了中共贵州省工委。

   "遵义会议"期间,党中央派潘汉年(化名杨涛)从遵义来到贵阳,指示贵州省工委:应努力开展武装斗争,在毕节建立一块背靠云南,面向遵义、重庆的根据地。此外,尽快搞到敌人的电台密码、作战地图、飞机地空识别标志图等重要情报提供党中央。接受党中央任务后,秦天真立即从贵阳赶到六枝岩脚,向黄大陆、邓止戈、缪正元传达了中央的指示。黄大陆等三人利用工作之便,将地图、地空识别标志图、电台密码等秘密搜集到手,交给了秦天真带回贵阳,再由潘汉年转交党中央,为中央红军转战黔北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执行党中央"开展武装斗争,在毕节建立背靠云南,面向遵义、重庆的根据地"的指示上,按省工委委员分工,邓止戈到毕节开展工作。邓止戈到毕节后,不但很快发展党员,建立了第二个毕节党支部,还顺利地联系上了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下武装,并逐步实施了对这三支武装的领导和指挥。

席大明、周质夫系赫章哲庄坝、毕节海子街人氏。原均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黔军,曾分别任少校营长、上校参谋。黄大陆、邓止戈在策反黔军中、下层军官时,曾经有意识地做席大明、周质夫的工作,使他俩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接受了革命思想,为他们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军乘"追剿"中央红军控制贵州后,为削弱贵州势力而对黔军进整编。席大明、周质夫及其队伍属编余人员,命返回原籍。黄大陆、邓止戈在分别时嘱咐他俩,回故乡团结好队伍,打土豪救济民众,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并赠送席大明两枝德造快慢机手枪,二百发子弹作纪念。

阮俊臣部队,则属中央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派遣到云贵川边区活动的队伍,邓止戈在与纵队的联系中,接上了与阮俊巨部队的关系。

这样,在组建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中,中共贵州省工委顺理成章地掌握了这三支人数分别上千、合计达三千余人的队伍。为迎接红二、六军团顺利进占黔大毕奠定了基础。

2.jpg

1936年2月1日,红二、六军团挺进黔西后,立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黔大毕根据地建设。为了更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实施团结广大工农民众、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建抗日救国军的方针;为在根据地更好地扩大抗日反蒋的影响,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性,中共川滇黔省委并设有立即将这三支装备齐全,富有战斗力的队伍编入红军,充实战斗力量,而是由任弼时命名,将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队伍组建为贵州抗日救国军,任命原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军政府总理周素园先生为司令,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树立起不分阶层和成份,"成立抗日反蒋联军"的载体。

二、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历史走向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四日,贵州抗日救国军城立大会在小校场召开。标志由任弼时命名、王震授旗、夏曦宣布主官任命的抗日武装庄严诞生。这支诞生于乌蒙高原、全国全面抗战前、由黔西北儿女组成、我党领导下第一支公开打出抗日救国旗帜的红色武装。她不但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而且是其后坚持根据地斗争的主要力量。

其建制序列是——

司令:周素园

参谋长:邓止戈

第一支队

支队长:席大明

政委:李光清(六军团民运部部长)

第二支队

支队长:周质夫

政委:廖明(六军团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第三支队

支队长:阮俊臣

政委:欧阳崇庭(原瑞金苏区供销合作总社社长、六军团后勤部政治处主任)。

当时,主力红二、六军团属根据地野战部队,而作为根据地地方军队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其主要任务是:承担配合主力军团作战、动员贫苦青年参军扩红、打土豪收缴浮财、保障主力后勤供应、维护根据地治安等任务。各支队按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命令,投入了根据地创建之中。

席大明支队接受了宣传党和红军、动员被迫上山的绿林武装和贫苦农民参加红军,打土豪救济贫苦民众、筹集主力粮饷任务之后,一千多名战士踏上了西去滇黔边境的征途。

3.jpg

红二、六军团撤离毕节后,席大明因是家族出钱建立起来的队伍,族人恳求留下保卫家族人员不受迫害;又鉴于席大明哥哥、弟弟相继在战斗中牺牲,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王震政委批准席大明支队留守根据地。主力红军转移后,席大明指挥队伍在哲庄坝、财神塘、野马川、七星关、杨家湾一带的崇山长峻岭中,不断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有效地配合了红二、六军团的乌蒙山回旋战和转移。后来,在楊家湾小箐垭口与国民党99师、暂编五旅的激战中严重失利,部队仅剩三十来人,转移到马场;席大明因负伤行动不便,隐藏在杨家湾顾家院子疗伤,因人告密而遭九十九师前往抓捕,激战后不幸被捕。1936年11月16日,受尽酷刑后始终坚贞不屈,被伪专署杀害于毕节大校场,时年33岁。1985年追认为烈士。

周质夫第二支队,留守毕节,配合红军打土豪、收缴保警队、保安团零散枪支、负责前线主力粮草和伤员运送,保护红军宣传队深入乡村,开展宣传。使全县乡、村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建成立。红二、六军团撤离毕节时,周素园、邓止戈、周质夫率二支队随主力转移。经过艰苦的乌蒙山回旋战后,在宣威边境倘塘,整体改编为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贺立保任团长,邓止戈任参谋长。不但充实了红军一个整编团,而且创下了长征时期地方部队整体改编为红军的第一先例。

阮俊巨第三支队,接受了萧克军团长命令,前往川滇黔边区,寻找中央红军留下的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前来毕节会师,共创根据地的任务。当他们踏进川滇黔茫茫大山,四处寻找纵队之际,因军情紧急,红二、六军团在2月27日清晨撤离毕节。受当时通信条件限制,红二、六军团无法联系上第三支队。这支被贺龙总指挥夸为"富有战斗力的部队",因特殊原因而留在了根据地。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旗帜,则由第三支队责无旁贷地扛了起来。

三、主动出击  捷报频传

毕节专署有支缉查队,系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国民党万耀煌纵队进占毕节后,缉查队与万耀煌纵队留守处"军缉队"狼狈为奸,大量捕杀掉队红军战士和留下的伤员,革命志士、地方游击队战士。一时间,黔大毕城乡腥风血雨。大方县拥红委员会主任彭新民、抗日救国团团长叶钢,相继惨遭杀害;沙窝、甘棠等地游击队战士不但遭枪杀,而且房屋被烧毁,毕节县挑水夫县长朱绍清,被追捕中身中枪伤下落不明;土豪劣坤则私设监狱,酷刑审问,疯狂迫害分过他们家产的民众,追退财物……毕节东、南门城墙头上,挂满了鲜血淋淋的人头,白色恐怖笼罩县城城乡。根据地民众殷切期盼红军回来,为民撑腰除害。

红军来了!名称上是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红军队伍来了!

4.jpg

3月上旬,当第三支队司令员阮俊巨、政委欧阳崇庭从内线获知,专署缉查队队长张云龙,要在砂石牌坊"三省酒店"宴请万纵队"军缉队"的情报后,觉得应抓住这一机会,歼灭这帮军地特务,为死难烈士报仇。支队经策划,派出手枪队队长孙绍青、指导员姚显廷等三人便装进城,在内线缉查队副队长孙炳奎的接应下,在大横街澡堂内换上军装,扮装为国民党军官,在"三省酒店"二楼雅间——张云龙宴请"军缉队"的隔壁订座,乘张云龙等军地特务酒酣耳热之际,闯进去扣响了快慢机手机,雅间内瞬间血雾和子弹横飞,除张云龙肩部受伤倒地侥幸逃脱外,"军缉队"中校队长等校尉军官八人,全布毙命。在闹市区中心,在军警密布的县城,在民众的围欢下,当尸体一具又一具地从酒楼中抬出时,红军回来了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城。

袭击得手后,孙绍青三人从容脱身。先从酒楼出来进了澡堂,在澡堂换上便衣,再由孙炳奎带出城外。"红军回来了","贺龙回来了"的传闻,在民众间迅速传播,极大地振奋了民心,鼓舞了贫苦民众。

1936年3月中旬,当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以萨沟一线时,万耀煌纵队99师,奉命从毕节北向出发,经八寨坪、金银山、转对坡、入黑树桩,进镇雄东南,配合对红二、六军团的追剿。第三支队又从内线获得情报。经支队司令部研究,决定在金银山设伏,出其不意地攻击敌99师。

战斗命令下达后,支队指战员群情激奋,决心打好坚守根据地的第一仗,除振奋根据地百姓信心外,还应该狠狠地煞一下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当天夜里,支队从黄塘营地急驱六十来里崎岖不平的山道,午夜后到达金银山主峰屯上梁子,修筑工事,静候敌人。

上午十时,当99师前锋14团到达屯脚山道上时,战斗突然打响,密集的枪弹暴雨般倾泄在敌人头上。支队以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对敌人发起第一波伏击后,又抗击了敌人密集炮火攻击下的多次进攻,战斗从上午延续到黄昏,近一天的战斗,击毙敌副团长以下官兵一百二十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后,乘暮色从容撤离战场。

夜里,又趁敌认为支队逃离甚远之心理,再杀回马枪,组织突击队,奔袭击了99师设在八寨坪的粮食和军火仓库。在给敌人造成惨重损失的同时,还顺利运回数十箱步枪、机枪、子弹、手榴弹、药品等充实自己。

5.jpeg

战斗并没有结束。第三支队在金银山伏击战后不久,又侦悉一个重要情报:万耀煌纵队留守处,委托四川杨森处采购了一批军需物资,计二百多担。由于难以组织没有这么多驮马运输,故改用征集民夫,挑着担子运送毕节。为保证运输安全,杨森部派出一个连武装押送;沿途保商队和地主民团分段协助保护。这批军需刚于3月18日早上从清水铺起程,晚上夜宿孙家铺,第二天清晨再起程达毕节

  孙家铺是毕节去四川的第一个驿站,又是四川到毕节的最后一站。由于商旅往返均需在这里投宿,故孙家铺街上人户密集,石板街上商铺毗邻,素有"小京州"之称。如果在街上发动夜袭,势必会伤及无辜或引起火灾。支队为了不给百姓和商人造成损失,选择了在出街后的驿道梯路上伏击运输队。开枪后由神枪队并专打押送军队,让民夫逃离后全面进攻。

第二天早上,当浩浩荡荡的一长串队伍开始爬山时,支队的枪口对准押送队伍开火了。枪响后,民夫们乘押送队伍惊乱之际,纷纷丢下担子逃命;一个连的军队和保路队,成了靶子和目标。在支队猛烈进攻下,一小时不到顺利结束了战斗。这二百多担军需品,浩浩荡荡地运回了黄塘营地,不但充实了支队。而且因等待第二次后勤补充,阻滞了万纵队到达镇雄的时间,为红二军团在哲庄坝痛击万纵队创造了条件。

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以上阶段的战斗,属主动出击阶段,不但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根据地民众的士气。从更深意义上看:他们虽然主观上与红军主力失去联系,不清楚主力战略布署和意图,但客观上,这些战斗却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正在进行的乌蒙山回旋战。对阻滞敌人行动,扰乱敌人作战计划,破坏敌后勤供应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7.jpeg

四、策反起义  震撼敌营

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城中闹市区巧袭国民党军、地特务,金银山伏击99师、烧毁军火库、孙家铺截获万耀煌纵队军需物资等一系列漂亮战斗,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威震了敌胆,毕节伪专署和土豪劣绅整日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伪专员马仁生急电告贵州省政府求救:"毕节贵阳。省主席吴钧鉴:查黔大毕三县为吾黔西北重镇,此次被匪盘锯最久,遗留散匪及游击队不下三千之众,乘机劫发,在在堪虞。现(十三)、(二十三)、(九十九)各师均将陆续开拔,地方防务空虚,倘有失误,关系非轻。务恳迅由万军长最少留兵一旅,云资震慑。临由迫切待命之至。护理专员马仁生。漾戍印。"

不断告急的电文,迫使感到省政府毕节"敌情"之紧迫,蒋介石贵阳行营主任顾祝同也不敢掉以轻心。但毕节万耀煌、郝梦龄、樊蒿甫纵队承担着"追剿"贺萧部队的作战任务,不能轻易抽调部队留守地方。最后只得将行营承担警卫和机动的三个团,组成暂编五旅,由行营参谋长柳际明任旅长,于四月九日杀气腾腾地奔赴毕节,开展对第三支队的围剿。按部队行动梯次,二团作为五旅先头部队,首先抵达毕节县城。

"不战而屈七之兵",兵法云为上。第三支队对敌斗争的策略性,高操地在与敌二团的斗争中体现了出来。面对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支队长阮俊臣、政委欧阳崇庭利用城里地下人员的特殊关系,便装潜入县城,与二团三营中尉连长陶树清见了面。这位年青而富有正义感的连长,早就对内战和国民党的腐败不满且愤怒,倾向于共产党的主张。几次秘密接触中经阮俊臣、欧阳崇庭耐心的宣传、动员后,启发了陶树清的觉悟,激发了他对革命的向往,表示了参加红军的强烈愿望。支队领导审时度势,认为争取陶树清个人或少数参加革命故然是好事,但要争取,不如就配合陶树清在三营内,做同僚广泛动员工作,视条件再选择恰当时机,推动三营起义,参加第三支队。

1936年5月10日,乘暂编五旅旅长、团长赴贵阳开会之机,鉴于三营内部连排长军官的策反动员巳经成熟,于是决定在夜里宣布起义。午夜,毕节县城黑神庙(今区粮食局内)三营驻地,陶树清在支队便衣队的配合下,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在击毙阻碍起义的反动营长和一个连长后,三营全体官兵紧急集合,在陶树清率领下,携带全部装备,其中有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六挺,悄然离开黑神,从朱昌、阴底、迂回转道杨家湾,在拱拢坪与三支队主力会师。起义三营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第四大队,陶树清任大队长,红军营长姚显廷同志任教导员。起义三营人员和精良装备的加入,壮大了支队有生力量,增强了战斗力。

末曾交锋,正式战斗尚未打响,支队就率先给了暂编五旅漂亮的一记"黑虎掏心"。

中央军面子丢大了。蒋介石贵阳行营责令"一月内消灭尽叛军",柳际明也在毕节各界代表会议上表态:"一定要在短期内活捉陶树清,还毕节一个清天白日。"

残酷的战斗开始了。第三支队这一阶段的根据地武装斗争,主要是反"围剿"的战斗。

8.jpg

黄塘营地位于川滇黔边界,是第三支队进退方便的营地。五月中旬,暂编五旅二个整编团、镇雄独立营,向黄塘进行围攻。激战十多天,鉴于敌人逐渐增加兵力,第三支队主动撤离黄塘,争取在运动战中寻机歼敌,保存实力。于是向纳雍、织金方向转移。五月端午节前夕,支队乘甩开追兵之机,在纳雍联系上了黔军遣散回家的进步人士熊朴,联合他五百余人的武装,计划打下织金县城休整和补充队伍。但在攻打织金城时,由于暴雨导致织金河涨水,洪水冲毁了桥梁,渡河作战一时难以集中兵力,再加上织金城墙的坚固,几次强攻均未成功。相持中,安顺独立团紧急增援织金,支队撤除了战斗。

这时,由于部队运动在大方、毕节境内,暂编五旅调动方便,对支队形成紧追不放之势,战斗频繁,一天要与敌战斗二、三次。为摆脱敌人追堵,支队选择了向滇黔边转移。

但是,滇黔边局势同样艰难。

毕节暂编五旅电报联络了云南安旅、镇雄独立营在前堵截,柳际明率两个团尾紧追其后,支队刚到达镇雄尾嘴,便遭遇了一场恶战。两省重兵妄图一举全歼第三支队于滇黔边境。在一系列激列的战斗中,战场转移到青杠河。

到达青杠河当夜,支队乘大雨如注之时,主动进攻,撕开敌人的前后夹击之网后,实施突围,转移到花郎坝。在川黔边战斗中,虽然给敌予重大杀伤,但支队也伤亡了上百名战士。不过,却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五、激战中的会师

中央红军在扎西(今威信)集积时,除贯彻"遵义会议"决议外,为了有利于战斗和行动,还针对部队情况,进行了精减改编。为配合主力的作战,以及当时拟在创建川滇黔边区创建根据地的战略,党中央将精简下来的部分同志,组建了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为川滇黔边区特委、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特委和纵队领导人是:徐策(红三军六师政委)、余泽鸿(干部团上干队政委)、戴元怀(八军团民运部长)、夏才曦(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等五人组成。其中,徐策任书记,戴元怀任组织部长,余泽鸿任宣传部长,由有五百多干部、战士组成的川南游击纵,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处。

9.jpeg

经中央决定的纵队主官是:司令员王逸涛(后叛变)、政治委员徐策、副司令员曾春鉴(红三军团六师参谋长)、宣传部长余泽鸿、组织部长戴元怀、参谋长刘干臣(红军新编师师长)、供给处长杨德胜(红军总部第四局供给处处长)、地方工作团主任张梅凤(红军干部)、特派员龙厚生(原国家政治保卫局驻通讯学校特派员)、司令部指导员李桂英(女、中央卫生部担架队指导员)、司令部秘书阚世英(女、中央妇女部秘书)等等。

对这批从中央苏区走出,身经百战留在川南的政治、军事精英,于当时正在建设中的黔大毕根据地,可以说是宝贵而难得的政治、军事人才。所以,当军团首长萧克听到阮俊巨汇报纵队情况后,立即派出第三支队,前往川滇黔边区寻找和保护前来毕节,充实根据地建设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当时,纵队历经一年时间的艰苦转战,领导人牺牲,部队仅剩一百多人,隐蔽转移到川南大雪山一带。第三支队到达川滇黔边黄梁梁子后,派出多支侦察队伍打探纵队消息、去向,因此而失去了随红二、六军团转战的机会。不期在残酷的战斗突围后,终于得知纵队在花郎坝的消息。支队立即向花郎坝开进,拟与纵队会师。

行进到香坝时,遭遇暂编五旅副旅长皮光泽率队而来的孙团,战斗突然打响。阮俊巨、欧阳崇庭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激战中给敌予重创。皮光泽见部队伤亡较大,撤离了战场。

支队到达花郎坝,终于与反复寻找的纵队会师了。6月9日,正当首长们讨论合队事宜时,皮光泽率两个团再追了上来。支队和纵队联合反击敌人。双方激战了半天,均互有伤亡。夜里,支队和纵队撤退到了威信院子场。

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留下的两支孤单的队伍,终于在川滇黔边区集合为一个整体了。

10.jpg

经川南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根据欧阳崇庭所传达的红二、六军团关于"抗日反蒋","深入宣传抗日救国"的相关指示,结合当前形势,决定两支队伍合队后,将称号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

其组织序列是:

司令员:阮俊臣

副司令员:陶树清

政委:刘复初

参谋长:曾春鉴

特派员:李春云

第一支队(原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

支队长:阚世芳(原中央妇女部秘书)

政委:欧阳崇庭

第二支队(陶树清起义部队)

支队长:唐和中

政委:邝善荣

第三支队(原川南游击纵队)

支队长:龙厚生

政委:刘复初(兼)

新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指战员们士气大振,激情信增。在川滇黔边区活动区域,四处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口号,召集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六、迎战敌人三省"会剿"

"抗日先遣队"在川滇黔边区威信、镇雄、叙永、兴文、珙县、毕节、黔西等县域深入开展抗日宣传、打土豪救济贫苦民众的活动,自然让反动当局惊恐不安。

蒋介石此时正紧张策划在四、重庆建设抗战大后方的谋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纷纷告急的电文面前,严令四川刘湘、云南龙云、贵州省政府和柳际明:"指派相当兵力,严行清剿,以除后患。"并"限七月内彻底肃清。"于是,敌人在六、七月份,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对"抗日先遣队"发起了"三省会剿"。

四川方向:刘湘令泸州教导帅田钟毅旅进驻高县、珙县,范子英旅进驻叙永、长宁,李品三"三县联防"保安大队进驻兴文;贵州边界:柳际明暂编五旅进驻毕节,并将两个主力团进至威信大雪山一带、一个团驻燕子口一带机动;云南方向:蒋介石任命龙云为"滇黔剿匪"总司令,龙云令两个团进驻威信、镇雄;并调安恩溥旅回防昭通,加上驻昭通的安旅补充团、镇雄独立营,均归前线总指挥柳际明统一调动,协同川黔各军协力"清剿"。

11.jpg

从敌情来看,十几个团的兵力,汇集于川滇黔边区,布署于抗日先遣队活动的区域,形成了严密的大包围,并制定了"一方有战,各地增援;各省边区部队,分数梯队,划区域严防、剿办"的作战方案。

与此同时,柳际明还进一步拟定"三省边区民团联防会剿计划",呈重庆行营核定执行。继而委任川边孔阵云、滇边陇承尧、黔边杨阴春为各边区民团指挥,柳际明任总指挥,在三省交界处之林口设立"边区民团联合办事处",在林口召开会议,布署"会剿"方案。另外,还成立了"模范队"、"精选队"等名目繁多的地方反动武装,"加岗设卡,防守要隘,侦探敌情,协军清剿"。

敌人重兵布防,随时参战,四处防范,时刻报警的"清剿"策略,确实给抗日先遣队造成了行动的困境,作战的艰难。部队一行动,每每遭敌轮翻进攻。

1936年6月下旬,鉴于严峻的敌情状况,在召开应敌方案会议时,陶树清向特委提出三条行动建议,大意是:加强秘密活动,缩小目标,便于休整;对起义士兵不要歧视,要耐心教育和改造,加强团结;开辟新的游击区,摆脱敌人,减少伤亡,保存实力。这些建议,在当时的处境下,无疑是正确符合实际的。

但是,由于"左倾"路线的残余影响,特委对陶树清提出的正确建议,不但设有采纳,反而视为"动机不纯"。特委经秘密议定,决定甩掉阮、陶一、二支队单独活动。七月四日,当部队到达杨家湾放珠场区域宿营时,半夜,第三支队(原纵队)在特委的带领下,丢开一、二支队而悄然离去。

人为的分离,让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百思不解,但敌情容不得指战员们耽误、泄气。在转战中,第三支队经镇雄黑树桩,进至毕节对坡大坝一带,遭遇暂编五旅雷大龙团和镇雄独立营的"联剿",战斗中给支队造成一定伤亡。为跳出敌人包围圈,支队于七月上旬经七星关,转移到敌人兵力较弱的小兔场方向。在这里得到二十多天的休整。支队开展了打土豪救济群众,打击地方保安团队、反动民团武装,充实了枪支弹药和后勤。但相对安稳的时间是暂时的。随着敌人兵力的临近,支队又于八月上旬转移到镇、威边境。但是在纳雍并未调动敌人兵力,到达滇边,仍处于敌人三省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中。

12.jpg

为打击紧追不舍的敌雷大龙团,支队在威信野猫坳设伏,力争狠狠给暂编五旅一个惩罚和教训。战斗打响后,突然的袭击,给雷团以重创。在扩大战果时,云南安恩溥旅获雷大龙请求增援电告。安旅倾巢而出,火速奔赴野猫坳,从两翼配合雷大龙团,以强大火力向支队发起三面进攻。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伏击战变成了反围歼之战。突围,保存有生力量,成了支队的紧急选择。

支队组织突击队,撕开敌人包围,撤退至簸箕坝,还未得到喘息,敌六个团又追击、包围了上来。支队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鉴于敌人兵力众多,决定分兵突围。先由支队主力阻击敌人,掩护陶树清率第四大队向小溪方向撤离;支队主力阻敌一小时后,再向郭家坟方向撤退。三天后突出包围的队伍,在大石盘汇合、归建。

暂编五旅、安恩溥旅紧咬住第三支队分兵突围的两支队伍不放。柳际明又指挥其他部队继续投入围追堵截。使两支队伍不但不能会合,反而被分格在两个狭小的空间。支队主力阻击敌人,掩护第四大队突围后,转移至滇黔边境。柳际明调遣重兵,缩小包围圈,占领要隘封锁进退之路。支队动辄处于作战状态。九月四日在黄莲坝,与敌重兵激战中,仅近身肉博战就发生十余次。部队主力在损失严重后,终于突破重围,向水田寨方向转移。途中,歼灭了敌后勤供应站,缴获了大量物资和弹药。对在战斗中严重损耗的支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遗憾的是,在突围激战中,欧阳崇庭与阮俊巨不幸分开了。他带着身边仅剩的四、五个战士,一气撤退到纳雍边境。

陶树清率四大队一路激战,转移至威信罗卜坳,但仍末能摆脱敌人员追击。敌昭通补充团、镇雄独立营将四大队包围在郭家坟后,发起围攻,四大队浴血奋战一天一夜,终于弹尽粮绝。在与敌拼命的肉搏战中,陶树清被蜂拥而上的敌人抓获。残暴的镇雄独立营营长陇承尧,因独立营死伤众多而恼羞成怒,竟然将刺刀刺穿陶树清锁骨,将铁丝从中穿过,押送毕节。一九三六年十月初,陶树清英勇就义于毕节,年仅二十三岁。

突围后,第三支队又在水田寨再次找到了川滇黔边区特委、纵队。阮俊巨流着泪向纵队领导述说了一、二支队被甩掉后的不幸遭遇。尖锐地指出:对起义部队的歧视是错误的,对革命有害,对于孤单地奋战在川滇黔边区的部队来说,这种行动造成的损失太大了。特委接受阮俊巨的批评,总结了沉痛的教训。最后,特委任命阮俊巨为贵州游击支队政委,前往毕节方向寻找赵文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贵州游击支队,坚持战斗,开劈毕节边区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

一九三七年一月,纵队在战斗中力量消耗殆尽,特委领导相继牺牲。诞生于"扎西会议"期间的特委与纵队,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贵州游击支队坚持川滇黔边区的武装斗争,前扑后继地进行着。

七、贵州游击支队走向抗日前线

一九三六年初,赵文海率队游击队在川南参加纵队。经过培训,赵文海经川南特委批准加入了共产党。春末夏初,特委任命赵文海为贵州游击支队队长,带领游击队到黔边活动。其任务是:(一)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创建根据地;(二)宣传党的政策,保护群众利益,把穷苦群众组织起来闹革命,逐步赤化农村;(三)保卫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配合阮俊巨和赵文海带领的两支队伍,在战斗中会师了。按特委命令,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改编为贵州游击支队。合编后的两支队伍,力量达千余人。

13.jpeg

贵州游击支队的组织序列为:

支队党委:

书记:阮俊臣、委员赵文海、文元贵(原红二军团营长)、陈洪湖(原红二军团政治部干事)、路明宣。

司令员:赵文海

政委:阮俊臣

参谋长:康海平

第一大队

大队长:王国全、教导员:陈洪湖;

第二大队

大队长:路明宣、教导员:文元贵;

第三大队

大队长:詹绍武、教导员赵文海(兼)。

贵州游击支队在赵文海,政委阮俊臣率领下,灵活机动、避实就虚地辗转战斗于川滇黔边区时,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共识。川滇黔三省国民党军队逐步开赴抗日战场。贵州游击支队与暂编五旅形成了相持状况。

在暂编五旅即将改编奔赴抗日战场前夕,柳际明主动与赵文海、院俊臣谈判,鉴于国共两党已达成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形势,希望双方停止内战,整训合编,开赴抗日前线。

支队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创造性地遵循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停止内战、搀救民族危亡的政策,挑选八百名精壮战士,配备支队仅有的最好装备,组成独立团,由路明宣任团长,编入新编九九师序列,奔赴抗日前线,在武汉保卫战中全部壮烈牺牲。悲壮地完成了抗日救国军所扩扩蕴含的崇高使命。

八、不绝的回声

黄莲坝突围战中,欧阳崇庭到达纳雍地域,与阮俊臣失去联系。但革命者始终有一根红线联系着。九军团转战纳雍时,出席"遵义会议"的代表,军团党委委员尹自勇,在梯子岩战斗中因掩护主力突围而掉队。尹自勇、欧阳崇庭俩人,在组织苗族武装"齐心会",开展反国民党苛捐杂税、反高额地租、反乱抓壮丁、反迫害少数民族的斗争中,俩人相遇了。他们把"齐心会"组织改造成了革命武装,正深入进行抗日救国的伟人使命时,国民党反动派在一九四一年掀起了"反共高潮",俩人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抓捕,杀害在水城和纳雍交界。

15110988986673761.jpg

同样,在毕节的阮俊臣、赵文海,把部队主力送上抗日前线后,他们在苦苦寻找党组织过程中,联系上了川南党地下。。党员唐昌、许智。他们按党的指示,在毕节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前线募捐钱物,积极救治抗日战场流落毕节的伤员。

一九四一年秋,毕节专员廖兴叙在蒋介石侍卫室的指命下,抓捕了阮俊巨、还有被捕的还有进步人士、专署缉查队副队长孙炳奎、保安大队杨队副等人。他们惨遭杀害于毕节大校场。

赵文海和儿子赵银臣,在清水铺南关去筹集兴建抗战伤兵医院款项时,父子俩人遭国民党军统枪杀在赤水河畔。唯有牺牲多状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诞生于黔西北根据地,由毕节各族儿女组成的贵州抗日救国军,无论在坚持根据地武装斗争中,还是在抗日前线,均和主力红军一样,不负使命,勇于牺牲,用生命和热血追求信仰和理想。在残酷的战斗中,延续着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史,为革命老区塑起了巍巍丰碑,丰富和充实了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内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义无反顾地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庄严使命。

 (作者:李东升,系毕节市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