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文风在贵阳转变:文学巨匠巴金以贵阳居住生活创作的爱情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11 15:11:5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巴金,生于1904年,卒于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双眼井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受“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

图片

  1925年,巴金参加发起无政府主义组织上海民众社并出版《民众》半月刊。此一时期,巴金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一些著作。关于笔名“巴金”二字的来源,巴金在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1928年8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图片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期间,巴金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1928年,巴金从巴黎回到上海,开始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工作。1933年,巴金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5年,巴金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等。

  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这时结识,当时萧珊还是一个女高中生。萧珊出于对巴金文学的崇拜,给他写了很多信。一来一回,鸿雁传书,巴金和萧珊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萧珊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图片

  1938年,巴金写完《春》。

  1940年七月始,巴金开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1944年,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萧珊在浪漫的贵阳花溪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巴金缘于在抗战期间与萧珊到贵阳旅行结婚居于“花溪小憩”所得的印象,创作了标志着作者文风转变的代表作之一的《憩园》。

图片

  贵阳花溪憩园,始建于全面抗战第5年即1941年,时称“花溪小憩”,后又名“东舍”。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地处抗战大后方,成为当时各方来客的避难省份,很多来到花溪的民国名流都会选择游览花溪公园,甚至小住于此。民国贵州大学汤炳正曾经写道:“我风尘仆仆从沦陷区逃出后,几经周转,最后落脚在贵阳,这应当说是小憩”。

  1944年5月,巴金先生和未婚妻、文学翻译家萧珊女士从贵阳市乘马车到达花溪,住在“花溪小憩”,他们相恋8年,最终在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大后方城市贵阳修成正果。巴金、萧珊在“花溪小憩”住下来,巴金在此中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

图片

  巴金在《憩园》中这样描写“花溪小憩”:小憩是一所很漂亮的花园洋房,位置在一个大公园里面,没有楼,却有一间又宽又大又华丽的客厅。小憩虽是对外营业的招待所,客房却不多,客人更少。白天静,夜里更静”。巴金在“花溪小憩”创作的《憩园》是他的“爱情三部曲”之一,《憩园》可以被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续篇,讲述了大家庭败落以后的事情。《憩园》1944年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卓然独立,出类拔萃。

图片

  《憩园》小说中,作者将盲琴师与卖唱女之恋、憩园主人的内忧、旧主人的悲剧,以及作者对女主人的关怀这四条线交织进展,且都得到动人的归结。1963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将《憩园》改编成电影《故园春梦》。“花溪小憩”后来因为巴金先生、萧珊女士在此举行婚礼,著作了著名中篇小说《憩园》,更名为“憩园”。

图片

  花溪憩园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文化积淀吸引了中华民国时期无数风流人物流连忘返。除了巴金先生、萧珊女士在憩园喜结连理之外,李宗津先生和周珊凤女士、徐悲鸿先生和廖静文女士也在憩园结成了百年之好,成就了花溪河“爱河”的浪漫佳话。

  1945年,巴金以在贵州省贵阳市的居住、在抗战时期内迁到贵阳的南京中央医院(今天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看病就医的亲身经历为题材,创作著名代表作《第四病室》。《第四病室》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巴金在《后记》中说,第四病室"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第四病室》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病人在当时一家公立医院中写的'病中日记',也就是作者根据一部分真实的材料写成的小说。1946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了这部小说。

图片

  巴金夫人萧珊女士

  巴金的小说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图片

  巴金出生地

  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

  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憩园》等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第四病室》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

图片

  《憩园》《第四病室》,两部中国文坛重要著作,以作者巴金先生在贵阳的生活经历写成、面世,给贵阳、贵州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增添了光辉一笔,让爽爽贵阳这座城市,尤其是浪漫的花溪成为了金粉们向往的目的地。花溪憩园,现在同时也成为了贵阳市巴金纪念馆,每年接待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