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历史珍闻  
汉字故事:《岳阳楼记》“曆”之写法辨析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10-03 14:22: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立新 点击: 评论:0

  图一:北宋“庆曆重宝”钱

  图二:范仲淹“庆曆三年”楷书册页

  图三

  图四:乾隆八年张照书《岳阳楼记》

  图五:《康熙字典》回避康熙名讳玄烨

  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后墙上,悬有已故总编辑范敬宜手书的《岳阳楼记》。书法秀骨丰神,俊朗雅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充分展现了范先生高超的书艺、学养和才情。

  然而,令人颇感困惑的是,《岳阳楼记》首句“庆历四年春”的“历”字,繁体字却写成了“歷”,而非古代帝王年号专用的“曆”。

  大家知道,“历”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曆”和“歷”。1964年《简化字总表》公布后,两字同音合并,并另造了一个新字“历”(保留“厂”形,以“力”为声符)。“历”便兼有了“歷”“曆”两字的全部含义。

  关于“歷”,《说文解字》释为:“过也,传也。从止,厤聲。”故“歷”表示经过、经历之意,历史、历次、历程、学历之“历”应为“歷”。

  但《说文》只收“歷”而不见“曆”,说明东汉中叶以前还没有“曆”字。“曆”字出现最早的实物资料是汉灵帝时的“光和大司农铜斛”,后又现身在北魏碑刻中。北宋徐铉将“曆”收录在《说文新附》中,释为:“厤象也。从日,厤声。”故“曆”为历象之意,日历、历法、农历、挂历之“历”应为“曆”。中国历代帝王年号中,武则天“圣历”、唐代宗“大历”、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宋仁宗“庆历”、辽穆宗“应历”、元文宗“天历”、明神宗“万历”、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还有日本十六个带“历”字的年号,均应为“曆”。对此,我们可以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发行的钱币中得到印证。如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铸造的“庆曆重宝”的钱文。

  不过,徐铉在“曆”字下注曰:“《史记》通用‘歷’。”认为“歷”“曆”是可以相通换用的通假字,这样“庆曆”也可以写成“庆歷”了。但此说又被清代学者郑珍推翻,其《说文新附考》称:“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所以,两字不是通假字而是古今字关系,“歷”为古本字,“曆”为后起区别字,之后两字各有分工,不能随意混用。

  因此,可以肯定当初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用的是“庆曆”。如其亲笔所题的“庆曆三年”。

  下面,还是让我们以历代书家所写的《岳阳楼记》为证吧——

  (见图三)

  以上的明清作品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范敬宜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一生书写先祖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不知凡几,会在这个寻常汉字上出错吗?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果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反例,物证就在岳阳楼。在岳阳楼的一楼和二楼,都挂有《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均为清代书法家张照,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庆厯(同‘歷’)。”

  张照(1691年—1745年)生活于康雍乾三世,该作落款日期为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既望(农历十六日)。为何张照一反既往地将“庆曆”写成“庆歷”?

  仿佛电光石火一般,我猛然想起了清代的文字狱。对了,这个“曆”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避讳字!乾隆的名讳不就是弘历吗?

  乾隆的长兄名弘晖、次兄弘昐、三兄弘昀、四兄弘时、六弟弘昼、幼弟弘曕,名中第二个字均为“日”旁,故弘历的繁体写法应为“弘曆”。 1736年乾隆当上皇帝后,为避讳,改“曆”为“歷”。

  在古代中国,必须回避君主的名讳,否则就会犯“大不敬之罪”。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说:“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庆歷”即为改字。如空字之例: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名将李世勣删去“世”字作李勣,观世音略称为观音。再如缺笔之例:康熙帝名讳玄烨,故“玄”“烨”两字的最后一画须省略。

  清代避讳制度最为严酷的是雍正、乾隆年间,《史讳举例》称:“雍乾之世,避讳至严。”当时倘出现“曆”字,一般都会被判死罪。故在洋洋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中找不到一个“曆”字,甚至连大清历法《时宪历》也改称《时宪书》。因此到了后世,“庆歷”这种写法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历史珍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