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王晓瑞:峭壁上的弯弯山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1-10 22:52:3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王晓瑞 点击: 评论:0

作者:王晓瑞

       追着冬日的暖阳,我与贵州省散文学会的文友们去罗甸县采风。

       翌日,县里安排去的地方是麻怀村。其亮点是该村有个当代女愚公一一村支书邓迎香,带领村民不等不靠,用钢钎铁锤,打通了一条出山的脱贫致富路(隧道)。

       车子在一座山腰停下。导游小伙说:在未到麻怀村前,我先带大家体验一下村民祖祖辈辈走过的出山路。体力好的跟我走,年老体弱者坐车进村。

      想到退休后我曾爬过很多山:黄山、泰山、衡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张家界等,还有些底气。于是不假思索选择爬山,并且走在了最前面。走了一小段路后发现,这是什么路啊,一尺多宽,一边山体,一边峭壁。有铁练条串起一根根水泥柱。这是给参观体验者的安全设施吧。从前的山路是不可能有水泥柱和铁练的。眼前,铺满落叶的小径,踩下去不知是石头还是泥坑,必须用脚摸索着走。若没有铁索可抓,踩不稳会翻下山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前行!

       我与同伴亚文拉着手走了一段,早已汗流浃背。虽不恐高,但沒有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10107175716.jpg

       难怪导游说,以前村里的孩子都要长到10岁左右才能下山读书。村民辛苦养大的牛啊猪啊,牵下山卖都会摔死在悬岩。

       正处心理恐惧中,身后传来一句话:老师,我来扶你走!

       年轻的她,就是昨天见面的县文联副主席黄海霞。

        海霞!多好的名字!我曾在黄海乘船看日出,那一派霞光多美丽!眼前的她,红朴朴的脸,正是贵州山海里的一朵美丽的霞啊!握着她的手,一股暖流进心头!

         路窄不能并排走,她像牧童在前;我像青牛在后被牵着。如果加上点笛音,沒准还能做成美篇吔!心往好处想,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海霞给我聊起了邓迎香凄美的爱情婚姻故事:迎香的家在山外,交通方便,而且产好米,相对是个好地方。麻怀村很窮,村子被大山围得像铁桶一样地闭塞。

        当介绍人带她与麻怀村的青年袁端林相亲时,她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小伙子。父母坚决反对,不愿女儿从米箩嫁到糠箩!对她施加各种压力。她不从,反而背着父母,独自一人沿这条山路逃到了男友家,与男友家人商量择日结婚。

       父母得知后气急败坏。父亲拿起斧头约起人,沿这条山路赶到麻怀村,向袁家要人。为了平息事态,她出来表态,请爸爸原谅。是我选择的。生死我都跟定他了。无奈的爹娘依了她,却断决了往来!

微信图片_20210107175731.jpg

        海霞说,这条路,也是邓迎香的伤心路!

        第一个孩子三个月大时,深夜突发急病,天妻俩抱着孩子打起电筒去卫生院抢救,孩子却在这条路上停止了呼吸!

        丈夫去煤矿打工,因瓦斯爆炸去世,村民们抬着他的遗体,从这条山路回村安葬!

         听着邓迎香的往事,我心在为她流泪!呼呼的山风,仿佛也在呜咽!

         海霞说,邓迎香有选择嫁出大山的机会。但一双儿女是丈夫的根。她把丈天留下的抚恤金,在村里修了房子,养育儿女。

         翻完一座山,又上一段陡坡,有一块小小的平地。导游说,曾有好多病危的村民,来不及抬下山医治,就在这里断了气。

         这是一条全村人的伤心路啊!

         陡路上下蜿蜒,终于来到一座亭子。既可休息,也可俯看山脚下的村子。被称为致富路的隧道口,就在山脚下与乡村公路相连。一块大荷塘,水汪汪的。

         导游讲,隧道的前身,只是一个能流出水的小洞,村民们梦想着把小洞打穿,找一条不用爬山的捷径。在村长和村支书带领下,凿洞12年,开始能容1人爬出去,到能站起走出去,到能容马车过去。大家已满足了。可邓迎香不满足,她要把洞子凿成能通汽车的隧道,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存环境。

       她挨家挨户地说服动员,四处找相关部门支持。隧道终于打通,人欢马笑车儿跑!人流物流畅通无阻!

微信图片_20210107175941.jpg

      参观完“大关精神”和“麻怀干劲”展厅后。终于见到了当代女愚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邓迎香。48岁的她,身体强健,满腔热情,确是一个女汉子形象!她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程度,但在全国各地作了三千多场演讲,让麻怀干劲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我采访她时,她的回答很精采:我有一碗水,只夠我一人喝;我有一桶水,只夠全家人喝;我挖一口井,就夠全村人喝!这铿锵之语,体现出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担当啊!

       上车离开麻怀村,我回望这里的一草一木,回望高山上那条蜿蜒的小路,她像一颗绳索,牵着我和欣欣向荣的麻怀村!

(责编: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散文天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