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歌舞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戏剧歌舞  
重彩融浓墨 舞影织锦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9-21 23:30:24 来源:北京周刊 作者: 点击: 评论:0

 桂剧,发源于广西桂林。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桂剧,亦和中国绘画一样,处处流淌着写意灵动的色彩,以形写神,重在传神。关于其历史渊源,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曾在《后台人语(之三)》一文中有过最为通俗和形象的文字介绍:“桂剧和平剧、汉剧、湘剧、粤剧等,是同源一脉的戏剧,正好比几个姊妹,嫁给不同几家人家;这几家人家各有各的家庭环境、习惯、语言和经济条件,所以这几家姑娘的生活情形彼此各异。”“桂戏,不像粤剧那样接近富商大贾,不像平剧那样接近王公大臣;她没有特别绚烂的衣饰,也没有充分的营养;她住的地方比较偏僻,交通不甚便利,所以很少有机会去对外交际,也就没有很多人去访问她。因此她始终保持着她那朴素的姿态。”

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桂剧,形成于明末清初,它唱、做、念、舞俱重,可谓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桂剧《破阵曲》剧照

不解之缘 佳话流传

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流行于桂林一带,形成了桂剧的雏形。清雍正年间,桂林已有独秀班等昆班,乾隆年间,又有湖南祁阳班频繁到桂林演岀。祁阳班在桂林演出期间,受到广西官话桂林话影响,逐渐改变语音,更有一部分祁剧艺术家落户桂林,开始用桂林话演唱祁阳戏。人称之为桂林班,最后便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桂剧。

在桂剧的历史上,唐景崧及其所著《看棋亭杂剧》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史载,唐景崧,桂林灌阳人,清同治年间进士,曾上书朝廷言抗法之事,后被委派入越,与刘永福筹划抗法。1889年初,他率部会同刘永福的黑旗军,与法军激战于越南宣光等地,屡建战功。1891年,唐景崧升任台湾布政使,后又升任台湾巡抚。1895年,甲午海战失败,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唐景崧返桂,居榕湖南岸。

免官赋闲后的唐景崧将毕生的才情与抱负寄托于桂剧之中,他组建桂林春班,并撰写了《看棋亭杂剧》共40出。这是桂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有剧本。在此之前,桂剧虽有大小八百多出传统剧目,但桂剧艺人唱戏大都是由师父口传身授,并没有剧本。可以说,正是当年唐景崧对桂剧的挚爱,促成了桂剧艺术的发展和成型。

历经数百年积淀而形成的桂剧剧目,可谓不胜枚举。而剧目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因为颂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始终是中国数千年来审美意识上不变的宗旨,所以,桂剧的剧目内容也不外乎是英雄与懦夫、明主与昏君、清官与污吏、聪明与愚蠢、善良与邪恶、公正与枉法、爱国与投敌、勤劳与懒惰、婚姻自主与封建包办、人穷志不短与为富不仁等的斗争。因为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使观众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净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各地一大批作家、戏剧家、理论家、学者齐聚桂林,他们以文化艺术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举起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大旗,开辟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桂剧,这个古老的剧种,也迎来了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春天。

1938年春天,正是抗战的烽火弥漫大半个中国天空的时候,中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受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邀,从上海经香港辗转来到桂林,担任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着手桂剧改革。欧阳予倩一到桂林,便一头扎进了桂剧的改革活动中,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对桂剧的改革上。这期间,他先后组织了桂剧实验剧团,筹建了广西艺术馆,创办了广西戏剧学校,同时还编写和整理了大批桂剧的新旧剧目,培养出一批著名的桂剧演员。欧阳予倩对桂剧的改革,在桂剧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使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

欧阳予倩到桂林后编排的第一出戏就是《梁红玉》。《梁红玉》写的是宋朝爱国将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抗击金兵南侵的故事。整台戏突出地渲染了韩世忠与梁红玉以及军民百姓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这出戏场面激昂悲壮,气势磅礴,对于正处在抗战高潮中的桂林观众,就像在他们的心头点起了一把熊熊烈火,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激情。当时,《梁红玉》连演28场,场场爆满,成为桂剧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桂剧《破阵曲》剧照

经典剧作 意义非凡

《梁红玉》演出结束后不久,欧阳予倩离开桂林去了香港。1939年,随着时局的变化,欧阳予倩又接受马君武、白鹏飞以及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再次来到桂林。这一次他是以广西省政府顾问的名义,主持广西戏剧改进会工作。1940年,在欧阳予倩的主持筹措下,在桂林桂西路(今解放西路)建起了广西省立艺术馆,并由他亲任馆长兼戏剧部主任。从此,艺术馆便成为桂剧改革的一个重要阵地。继《梁红玉》之后,欧阳予倩这次重新编排的是《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朝初期戏剧家孔尚任以毕生努力写成的巨作。该剧为传奇剧本,共四十出。剧情大意是: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避乱南京,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二人一见钟情,侯方域在一把官扇上题诗以为聘。定情次日,李香君得知,由退职县令杨龙友所助的妆奁费用乃阉党余孽阮大铖所出,意在结交复社名士,以开脱恶名。李香君怒斥阮大铖,变卖首饰凑足银钱退还阮大铖。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阮大铖、马士英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弘光王朝。阮大铖趁机陷害侯方域。侯方域连夜逃出南京,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阮大铖强将李香君许配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坚决不从,撞破头颅,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李香君乃将桃花扇寄给侯方域。福王贪恋声色,选优伶入宫,李香君也被逼入宫,她大骂马、阮之流,被幽闭宫中。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史可法殉国,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全剧在一片悲歌中结束。

《桃花扇》通过描写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揭示南明王朝的灭亡原因,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南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政治腐败,歌颂李香君的坚贞不屈,赞扬柳敬亭、苏昆生的侠义豪爽,钦佩史可法的英勇杀敌。在艺术上,运用了中国传统寓褒贬的写史笔法,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据载,《桃花扇》一经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在京城频繁演出,骚人墨客,竞相观赏,几至“岁无虚日”,座无虚席,皇宫内廷亦有演出,并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然而,因该剧文学原著人物众多、情节曲折、规模浩大,舞台呈现异常困难,真正流传下来的演出记录非常罕见。在所有对《桃花扇》进行改编的文学艺术家中,改编文本形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欧阳予倩。为了能让广西观众更好地欣赏历史名剧,欧阳予倩特地将他的大型历史京剧《桃花扇》改编成桂剧《桃花扇》。

《桃花扇》虽用的是清朝孔尚任的原作,但在许多地方却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进行了新的处理。欧阳予倩在谈到这个剧本的创编时曾说:“我那个剧本依照孔尚任原作的故事轮廓,采用了其中的主要情节,只借以发抒感慨,并没有,也不可能仅忠实于原著。”作为新编历史剧,欧阳予倩的所谓“发抒感慨”,其实就是抒发人民大众的爱国热情。《桃花扇》借乐工柳敬亭唱《哀江南》控诉侵略者的残暴,演员和台下观众声泪俱下,最后演员唱道:“强盗生来心肠狠,烧杀江南无数村……奉劝大家休气馁,中原再造,我们要把烧掉的房子重新建,荒了的土地努力耕。我今诉一诉江南苦,奉劝江南以外人,团结一心赶强敌,重建家园谋生存。千古兴亡恨,又到眼前来,看此剧我们也无须伤感,望各位前辈珍重,爱护这锦绣江山。”

全剧歌颂了人民群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及时地配合了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很受群众的欢迎,观众争相到剧场观看。桂林街头巷尾的人都在谈论《桃花扇》,可谓盛况空前。可以说,《桃花扇》的上演使得桂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佳人风采 享誉盛名

1944年2月到5月,田汉与欧阳予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并组织了影响深远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盛况空前的西南剧展在桂林举行期间,湘、粤、桂、滇、黔、闽、赣、鄂8省市33个演剧团体的上千名戏剧工作者,冲破重重阻挠和困难,齐聚桂林,演出了话剧、京剧、桂剧、木偶剧、歌剧、少数民族歌舞等各类剧目79出达179场,历时三个月,观众达10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盛况,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

作为地方剧种的桂剧也在此次戏剧展览会上大显身手,共上演了《木兰从军》《桃花扇》《人面桃花》《牛皮山》《女斩子》《献貂蝉》《李大打更》《失子成疯》《秦王吊孝》等九部桂剧。这些贴近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生活的戏剧,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也有力地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文人学者的积极参与,使桂剧这一古老的剧种再次焕发青春,桂剧更在这种与全国各兄弟剧种的融汇交流、博采众家之长的过程中日臻成熟,从此,桂剧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

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不仅注重桂剧内容与形式的革新,还注重桂剧人才的培养。他要求桂剧实验剧团的演员们除了排戏演戏之外,还要坚持练基本功,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戏剧理论,他特意聘请了两位武功教师辅导大家。平时,他除了亲自给演员上戏剧理论课外,还请来焦菊隐、金山等著名戏剧家来桂林讲课。在欧阳予倩的努力下,演员们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自觉地学习文化知识,加强理论修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很快,桂剧舞台上便出现了观众非常喜爱的名旦——尹羲。

尹羲于1920年出生于桂林,由于家境贫寒,9岁进入“小金”桂剧科班学艺。她勤奋好学,扮相出众,很快就在梨园行中崭露头角。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文化名人来到桂林,使尹羲有机会得到名师的指点,在表演艺术和思想观念上都进入新的境界,实现了从梨园弟子到表演艺术家的华丽转身。在几位指导过尹羲的艺术大师中,欧阳予倩对她的影响最大。在表演上,欧阳予倩对尹羲的要求极为严格,台词、唱段和动作都不允许她有丝毫的马虎。尹羲悟性很高,很快就领会了欧阳予倩表演艺术的精神指向,并且触类旁通。

在排演《拾玉镯》的过程中,尹羲对拾镯、玩镯、还镯等几个关键细节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处理。在表演中,尹羲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形、神、情俱到。通过拾镯表现女孩的大胆和青春活力;通过玩镯表现女孩的情窦初开,对纯真爱情的渴望;通过还镯表现女孩的羞涩,以及慌乱、尴尬交织的复杂情绪。尹羲还善于从生活中吸取艺术灵感。她曾听一个刺绣高手说,为了追求刺绣的完美,有时需要将绒线破开,让它变得更细,以增加刺绣画面的立体感。尹羲在《拾玉镯》中采用了这个动作,以绣花前理线、破绒的精细动作表现孙玉姣的心灵手巧。尹羲细腻的表演让孙玉姣的形象活灵活现、明丽动人,《拾玉镯》中“理线、破绒”的戏份直到今天都是广受赞誉的经典片段。

抗战结束后,尹羲一直沿着欧阳予倩改革桂剧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行,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她继承了欧阳予倩对戏剧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精神。对欧阳予倩给她排过的几个经典剧目,她仍然不断钻研,继续提升,使这些剧目趋于精炼和完善。对于其他新排的剧目,她也深潜其中,每有所悟,立即改进。1952年,尹羲以经典剧目《拾玉镯》参加了广西省、中南地区和全国的三级戏曲会演,她所扮演的孙玉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戏剧界获得高度评价,最终她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全国冠军和全国一等优秀演员的称号。1954年,尹羲和名丑刘万春等人合作,把经典剧目《拾玉镯》拍成了戏剧电影,这是桂剧首次被搬上电影银幕。尹羲的努力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默默无闻的桂剧在全国的戏剧舞台上展示了动人的风采,也让自己在全国戏剧界享誉盛名,人们将她与粤剧界的红线女、豫剧界的常香玉和汉剧界的陈伯华共同誉为“中南四大名旦”。

“生角范仲禹头勒甩发,挂黑髯,身着黑褶子,足穿布袜,仰跌进箱内,箱盖马上盖紧,演员在往下跌时迅速转换方向;第二次掀开箱盖时,他又蹿出,横睡于箱口上,头右脚左,然后再在箱左边缘站起,再跌;第三次蹿出直睡箱口,头顶对观众,然后背对观众站立,从箱子中间跌入,招招精彩。”这是对桂剧《打棍出箱》的一段描述。这段“三跌四出”的绝活仿佛是桂剧历史的一段缩影,它虽历时不久,却精彩绝伦。依然唱响在今天的桂剧,其繁盛与喧嚣仿佛从未从中国戏曲舞台上远去。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戏剧歌舞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