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学理论  
质感美丽的华彩乐章——江跃华《耀华文选》序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9-27 03:00:5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王昌宏 点击: 评论:0

 王昌宏


从2007年《耀华文集》问世,至2012年《耀华作品集》岀版,到现在《耀华文选》的编辑付印,耀华文集已连续岀版上、中、下三集了。2012年岀版中集时,跃华盛情地邀请我为他的文集作序。我与跃华相识20余年,在新闻媒体共事多年,早已经领略了他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他时刻不忘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作品的语言质朴感人,很接地气,通俗易懂。让我深深体会到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事业的赤子情怀。《耀华文选》共五个部分:一、散文-游记;二、诗-赋;三、散文诗-哲思短语;四、报告文学-通讯;五、写作专著-心学感悟。

这本文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跃华的诗主要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三方面入手;跃华的散文主要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是他自觉写作,远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自我表现”。这种自觉的写作,是他的内心世界、个人情感、生活经验诉诸于字里行间,是因为有一种精神的自身存在所致。

跃华的散文,集抒情与写景状物于一体,极富散文味,值得咀嚼。如《马怀麟与修文猕猴桃》,刻画了一位离休老人,为改变故乡的贫穷面貌,老骥伏枥,不顾古稀高龄,毅然创办农场,带领乡亲们大种猕猴桃,为修文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作岀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不失为一篇歌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扛鼎之作。跃华的游记,大都书写所到之处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以及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等。如《印象丽江》《大理风光》《苗岭明珠地落湖》《云山雾海游黄山》《苏州园林甲天下》《西湖多情誉中外》《岩脚古镇揽胜》《游南江大峡谷》《茶乡品茗》《宏伟秀丽紫禁城》《雄奇险峻话长城》等,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观赏性。值得注意的是,文本中的游记,作者对所到之处的历史沿革、生态环境等都作了详尽的记录,从而又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后人的考证提供了方便。

跃华的诗、赋,也写得较好,如《六广中学赋》,以浓墨重彩的刚劲笔力,深深怀念母校,讴歌母校的教育之恩,字里行间充满激情,充满诗情画意,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高度浓缩,也是作者下了功夫的一篇力作。

跃华的散文诗从个体出发,介入生存、生命,介入社会、时代,以一种独立的话语姿态,行使个人话语的权力。从诗为心声、诗言志等传统意义上来看,一个散文诗人自觉的、自然的、真实的呈现,是一种写作的必然,亦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写作。我认为跃华的作品是内心世界的自觉呈现,是个体情感的自然抒发,是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述。他是一个成功的记者,深深扎根于自己懒以生存的那片原生态土地——贵州修文,延伸的根茎,始终离不开那吮之不尽的营养。本集中有他对那片土地的真实表述,有乡土散文诗人对贵州大山深处的眷恋,有对适应生存环境,坚强不屈、奋力拼搏的身影……

跃华的散文诗,是追求自由的产物,也把自己塑造成为了自由的精灵。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对于人生的多维体悟,是心灵的舒放,适合现代人追求自由、自我的心灵渴求。就体式看,为了适应这种表达的需要,使用舒放、自由、跳跃的语言和结构方式,表达他的自由情怀,抒写他的人生感悟和梦想。他的诗特别追求自由,尤其是心灵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以及艺术探索的自由等等。他大多摈弃了浮躁的心态,坚守艺术和人生的纯净,坚持艺术探索的超功利原则,远离功名利禄,只享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他的散文诗不玩弄技巧,不堆砌花哨的甚至令人费解的语词,不用华丽的躯壳遮蔽空虚的内涵,为文学的发展引领了一种健康的、活泼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向。

《耀华文选》中的报告文学和通讯,只是精选的19篇,大多在报刊上发表过,均有一定功力和较大的影响力;而写作专著和心学感悟仅5篇文稿,却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跃华系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和省散文诗学会会员,《略谈散文的诗意》和《散文创作漫谈》两篇论文,立意清新,引经据典,资料翔实,是跃华散文诗及散文创作与写作的经验之谈。《写作知识与技巧漫谈》一文,长达上万言,更是跃华写作40年的精锐之作,是初学写作极佳的入门教册。修文是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心学产生”之地,《大彻大悟、智者仁心——王阳明人生智慧语录赏析》一文,也写得十分精彩,有较高的可读性,给人以很多人生的启迪。

我认为,跃华的作品是坚持抒写真实、深刻、独特的人生体验,是他对人生、对艺术、对语言怀有足够的敬畏。如果没有深刻的人生体验,没有对现世苦乐的博大情怀,没有精锐的艺术敏感力,是难以产生足以撼动灵魂的作品的。在生命旅途中,他独具慧眼抓住了对世界、对人生真切而独到的思考;他执著于现实,以一种十分豁达的气度,看待生命的特殊意义。

这是一部灵与肉的作品,有历史的陈述、当代的思考、未来的构想、质感的美丽。

这里有凡人的质朴,也有超人的志向;

有智者的忧思,也有勇者的刚强;

有学者的宁静,也有记者的动荡;

有仁者的挚爱,也有征服者的力量。

这是一场生命的佳肴盛宴,请品赏;

这是响彻云霄的华彩乐章,请欣赏。

是为序。



(作者系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曾任《中国企业报》主任记者、驻贵州记者站站长)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学理论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