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2024新茶品鉴暨金沙贡茶·丹鸿韵(古树红茶)新品推介会在贵阳举行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01 04:00:3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刘禹涵 点击: 评论:0

  贵州文化网讯  人间四月芳菲尽,爽爽贵阳茶飘香。4月30日下午,由贵州金丽茶业有限公司主办,古今樽全国传承中心、贵阳市金沙商会、贵阳毕节商会联合协办的2024新茶品鉴暨金沙贡茶·丹鸿韵(古树红茶)新品推介会在贵阳举行。

活动现场

  推介会上,通过专题推介、主题演讲以及播放短片,茶艺表演贯穿其中,向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生动形象地展示金沙贡茶的独特魅力。茶商茶友,欢聚一堂,共品香茗,共话黔茶。会上,贵州金丽茶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成还向大家推介了公司新品——金沙贡茶·丹鸿韵·真理版古树红茶。

  据介绍,真理红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步骤。其中,萎凋阶段比其他红茶更长,有助于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充分氧化,形成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取名“丹鸿韵-真理版”,“丹”与“红”常常会被联系在一起,用“丹”字能够呈现出红茶的产品本质及其调性,“鸿”有鸿运、富贵之意,表明美好的祝愿,聚焦茶产品本身的礼品属性;将鸿运和祝愿具象体现在品名中,同时以“韵”标榜品牌整体的属性,有助于提升红茶产品的系列统一感。

活动现场

  金沙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蜀志》记载,汉武帝时期,南方东越攻打南越,鄱阳令唐蒙上书曰:“窃闻夜郎精兵可得十万,若从(牂牁)浮船(番禺),出其不意,此制越之一奇也。可通夜郎道,为置吏主之。”汉武帝闻言,遂拜唐蒙为中郎将,在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发巴蜀兵千人,加上粮食、布帛、金银、珠宝等辎重队伍1万余人,从赤水河口的苻关(今合江县南关上)入见夜郎侯,欲劝其归附。另据《大定府志》记载:唐蒙入夜郎后,曾在金沙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为了迎接唐蒙及其士兵,将家中新茶让唐蒙品尝,入口甘甜,唐蒙及士兵赞叹不已。据传,唐蒙特意购买了清池茶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赏,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传旨作为贡茶,并鼓励西南地区边民大量种茶。

  从西汉至清朝,相继有汉武帝赐名“夜郎茶”、明初,贵州宣慰土司奢香夫人朝拜明太祖朱元璋,进贡大批金沙清池茶叶,奢香夫人开辟了“川盐入黔、贡茶出山”的古驿道。清嘉庆年间,清池学子郗左立通过宰相周璜,进献“清池毛尖”,嘉庆皇帝品茗后,大为赞赏,旨免地方皇粮,以茶代粮进贡。进入2000年以来,金沙县加大对古茶树资源和涉及古茶文化资源的普查和保护。通过普查,目前县境内清池、石场、源村等乡镇至今保存1684株古茶树群。

  金沙县清池镇境内的贡茶碑、万寿宫、江西会馆、清池镇贡茶文化园和茶马古道文物群,充分见证了 “贡茶出山、川盐入黔”和“商贾云集清水塘”的辉煌历史。2009年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2014年“金沙贡茶”被农业部认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2017年多次被评定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8年—2022年均被评定为“中国茶业百强县”。

签约仪式

  会上,为共同推进金沙贡茶品牌建设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生产企业的各自优势,资源整合,贵州古今樽酒业有限公司与贵州金丽茶业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各自的资源、渠道、信息数据、人才等优势,针对茅台镇大曲酱香白酒、“金沙贡茶”进行双商标、双品牌推广运营,积极开发茶酒产业链融合项目合作,该项目年度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同时签约的是贵州鸿圻食品商贸有限公司与贵州金丽茶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茶酒体验中心项目,该项目每年度投资额1000万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与浙茶集团、湘茶集团等6000万签约的基础上,又新增的2家品牌合作伙伴。

  金沙地处北纬27度黄金产茶区,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弱酸壤”的地形气候特点,独特的自然条件,使金沙贡茶具有持嫩性强氨基酸高、茶多酚低等特征。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茶园30万亩,投产茶园18万亩,基地覆盖24个乡镇(街道)126个行政村,利益联结全县5.85万户农户,其中脱贫户4577户。全县现有茶叶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2家、省级龙头茶企4家、市级龙头茶企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38个;事实证明,金沙贡茶是潜力之茶,是机遇之茶,是生态之茶,更是致富之茶。

  近年来,金沙县将茶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围绕一片小小的茶叶,推进茶区变成景区、茶园变成公园、茶山变成金山,数以万计的群众得到实惠,金沙贡茶正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美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刘禹涵)

  责编:游正芳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茶业新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