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酒业新闻  
安酒70载:老名酒迸发新能量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12-14 11:19:53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 何涛 点击: 评论:0

 水清知酒美,安酒坐落于赤水河下游土城镇。

贵州安酒产品展示。

70年之于人,乃古稀。

70年之于酒,恰风华正茂。

水清知酒美,安酒坐落于赤水河下游土城镇。

12月10日,贵州安酒建厂70周年庆典在习水隆重举行,安酒以一副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安酒新在品质再进化——包括季克良、金元慧等行业泰斗级人士组成的“品鉴梦之队”一致给予安酒品质极高的评价;

安酒新在“老字号”焕发出“新风采”——“贵州两大历史名酒”的名片越擦越亮;

安酒新在“老名酒”迸发出“新能量”——重阳下沙2.4万吨,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产能翻番,全面迈入2万吨酱酒俱乐部;

…………

回顾安酒走过的70载,曲折与辉煌相伴,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品质的尊重和对品牌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

现在看来,安酒行至今日,只是脱去了那饱经风霜的外衣,将它化作催人奋进的“战服”,以一种回归本真的状态去迎接全新的未来。

品质:筑牢“压舱石”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

安酒用70年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现在是,将来也是。

一直以来,安酒传承千年积淀而成的“12987”工艺,用心酿造每一滴高品质安酒。

“传承并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在尊重传统的技术上,结合企业自身特性,让传统工艺不断进化,使其更适合于安酒的酿造之道”,安酒有关负责人说。

“5个100%、5个不惜”是安酒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安酒人为品质拼出的伟大创造。

贵州安酒产品展示。

所谓“5个100%”,是指贵州安酒保证,每一瓶贵州安酒都是“100%赤水河畔酿造、100%选用红缨子糯高粱、100%‘12987’酱香古法、100%陶坛足置5年、100%自家酿造”。

而“五不惜”,即指贵州安酒在过程管控中,“原料不惜本、工艺不惜繁、酿造不惜力、贮藏不惜损、老熟不惜时”。

有行业人士评论说,“贵州安酒不惜一切,目的只在于为广大消费者酿造一瓶优质的酱香酒。”

就在上个月,安酒启动春节“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从生产、市场、品牌等全领域、全方位出发,集中精力让贵州安酒在渠道里动起来,在市场上火起来!

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一场倾向于市场的活动,实际上,这也是安酒对品质自信的一次隐性表达。

“品质高度不够,再怎么扩大生产、强化市场动作、加大品牌宣传,市场和消费者都不会买账,一切都是枉然。”品质是营销工作的出发点,这几乎已经成为白酒从业人士的共识。

安酒敢于在春节旺季消费前亮剑,无疑是安酒对其品质高度自信的表现。

无独有偶,安酒在建厂70周年庆典前夕,其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品质为核心的“考试”,参加考试的正是安酒自己:安酒邀请以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原总工程师季克良,中国知名白酒专家、贵州省著名白酒专家、安酒集团原总工程师金慧元为代表的15位业内顶尖专家,组成品鉴团,对安酒大单品贵州安酒(经典)和贵州安酒(建厂70周年纪念酒)等产品进行了品鉴对比。

从品鉴团阵容来看,涵盖业内泰斗级人物、国家级酒师、黔酒著名大师等,业内人士将其誉为品鉴界的“梦之队”,这无不彰显出安酒对其品质的极度自信。

15位专家通过专业对比,反复品鉴,最终给予安酒如下专业评价,“贵州安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酒体醇厚,圆润协调,空杯留香持久,大曲酱香酒风格明显”。

从“梦之队”的品鉴结果看,安酒向市场、向消费者交出了一份含金量极高的品质“答卷”。

此刻,不禁让人回想起70年峥嵘岁月中,安酒“坚守长期主义,用心与时间做朋友”的远见卓识。安酒的这个“朋友”也算得上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高品质酱酒回馈安酒,让安酒在未来搏击酱酒市场时有了最为锋利的兵刃。

品牌:培厚“营养土”

饮一杯安酒,品70载时光。

醇厚的酱香味在舌尖回荡,一段可以追溯的历史在头脑中浮现,不禁让人赞叹,原来安酒这70年的历史如同醇厚的酒香一般,显得格外厚重。

1930年,出身中医世家的周绍成,在祖传中草药制曲秘方基础上,采用贵州民间传统曲药发酵工艺,选用百余种中草药,合成“百味散”,粉碎后掺入麦麸制成酒曲。

同时,通过与华茅、王茅、赖茅等名酒的反复比较、品鉴,并对茅台镇酿酒工艺进行摸索、学习,历经多年苦心钻研,“醉群芳”终于酿制出了“开甑半城香”的精品好酒,被当时的爱酒者誉为“安茅”。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国家对“醉群芳”投资扩建,同时定名为国营安酒厂。

1955年,在全国第一届酿酒大会上,贵州安酒是贵州入选“甲级酒”的两大名酒之一,另一个被评定为“甲级酒”的是茅台。

此后,安酒蝉联1963年、1979年、1983年、1986年历届“贵州名酒”称号,成为“贵州老八大”之一。

1986年,贵州安酒产能突破万吨,成为当时中国破万吨的六家酒企之一,也是贵州省最大的酿酒企业。

1988年,贵州安酒集团成立,中国第一家白酒集团就此诞生,同一年,贵州安酒获得世界包装权威荣誉——“世界之星”奖。

1989年,贵州安酒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时至今日,安酒依旧荣誉不断,2021年“贵州老字号”振兴发展会上,贵州安酒入选“首批贵州老字号”企业。

…………

安酒,用70年时间积淀起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安酒品牌化发展培厚了“营养土”,同时,也赋予了安酒深厚的品牌内涵。

贵州安酒 (建厂 70 年纪念) 发布仪式。

现在看来,“贵州两大历史名酒”的品牌定位,昭示着贵州安酒骨子里的基因。

把“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作为品牌定位之后,贵州安酒通过不同渠道向外界传达其在贵州白酒发展历史上的辉煌过往,以及附着于产品之上的丰富品牌文化、厚重历史底蕴。

今年7月,安酒牵手姜文,标志着安酒进入品牌代言人时代,随后安酒陆续在全国布局姜文代言贵州安酒的平面广告。

11月,安酒精心策划“安心雅宴”大型高端品鉴会,在打响百日会战的同时,持续向消费者输出品牌认知。

从今年4月携手习酒举办圆桌会议,释放出崛起讯号起,到签约姜文“子弹上膛”,再到此次打响“品牌战略升级战”,安酒的品牌建设,有规划、有步骤,循序渐进、扎扎实实。

针对新的发展环境和规划,安酒在今年顺势提出打造“中国酱香白酒核心头部品牌”的目标,并力争“半年之内让全国都知道,两年内让酱酒人群都喜欢”。

安酒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安酒还将依仗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赋予的品牌内涵,在全国不同的媒体渠道大量投放广告,实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飞跃。

产能: 构建“护城河”

贵州安酒所在的赤水河流域,聚集了茅台、习酒等多家酱香型白酒头部企业,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最具成长力、最具发展潜力、名优白酒最集中的区域,是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集聚区。

此外,酱酒热的发酵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双重背景影响下,酱酒产业“产能决定规模、吨位决定地位”的铁律依旧没有发生改变。

这对坐落在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区的安酒来说,是利好,同时也是挑战。

利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贵州安酒建厂 70 周年庆典嘉宾合影。

目前的市场依旧缺乏优质的酱香酒,而安酒用“长期主义”“5个100%”“5个不惜”凸显其对品质的重视,并获得有“品鉴梦之队”之称的专家团背书,向外界释放出安酒质量经得住市场和消费者严格考验的信号。

安酒近两年来持续进行产能扩容,一来是可以不断夯实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二来则是等到安酒产能周期释放,能够保证有足够多的优质酱酒满足市场。

2020年4月,“安酒赤水酒谷”计划正式开启。

“安酒赤水酒谷”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万吨大曲酱香制酒、6万吨优质高温大曲,以及18万吨陶坛储酒的综合体量,届时将成为“赤水河酱酒核心产区”的一张新名片。

酒谷位于赤水河畔,河水串联各地块,被南北向走势的山体包围,呈带状布局。周围植被丰富,云雾缭绕,酒谷作为点缀,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建成后将创造出生产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生态酒谷。

可以预料的是,在赤水河畔精雕细琢的“安酒赤水河谷”建成后,不仅将成为贵州酒旅融合的又一示范点,也将逐渐构建起安酒角逐酱酒市场的“护城河”。

目前,“护城河”正不断被加固。

今年重阳时节,安酒下沙2.4万吨,这意味着安酒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至2万吨酱酒俱乐部……

“你只管在前线冲锋陷阵,我在后方保证弹药充足”,百日动员大会上,安酒相关负责人对营销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等到安酒近几年的产能释放之时,与整个酱酒行业产能释放基本同步,届时,安酒是否有处理矛盾的能力,将“弹药”稳定的送上前线?

面对这样的矛盾,众多行业专家一致表示:“酱酒产能表现可概括为‘短期无风险,中期有压力,长期看发展’”。

酱酒的产能扩容、品牌建设和消费培育是三位一体的,现在市场中讨论的“酱酒产能矛盾”,核心在于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培育的速度,与产能扩容速度不均衡。因为酱酒的品牌建设和消费培育是长期过程,不能单靠速度和规模一蹴而就。

这对坚守“长期主义”的安酒来说,完全能够在产能释放周期内,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加强消费者培育。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从目前安酒密集布局品宣和消费者培育的举措来看,其已经走在了前列,并力争实现产能释放和品牌建设、消费者培育三者同频共振。

而对于安酒是否能够在产能释放之时将“弹药”送上前线,且拭目以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涛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酒业新闻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