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小小“母猪滕”身藏“大财富”——黎平县九潮镇母猪滕产业纪实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9-14 12:34:2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张才林 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贵州文化网讯 近年来,随着黎平县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耕地流转的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规模化种植业逐渐发展起来,速度有所加快。

小小母猪藤 实现增收梦。

九月骄阳,走进黎平县九潮镇同腊村,家家户户的院坝里、晒谷坪上,或公路边,都晒着一层层绿油油的植物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着灵动之光。

在村里的加工烤房,村民们有的熟练地把植物叶子放进烤箱里,不时翻炒、查看烘烤情况,有的把烤干的植物叶子压缩打包、装车外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同腊村发展母猪藤产业的场景。母猪藤学名乌蔹莓,是一种多年生的攀援藤本植物,多分布于山地森林中,常攀援大树或者灌木丛中,长可达3米。同腊村属山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母猪藤的生长。

同腊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张云健,每次和村干群众到山里去,都格外留意灌木丛中那一蓬蓬不起眼的植物,当得知这种植物可入药、早些年也有外地客商零星来收购的情况后,一个大胆的念头油然而生:“既然有收购,背后肯定有产业支撑”。他立刻找来村“两委”同志、部分农户了解,又上网查询分析有关信息资料,很快掌握了这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经济价值,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招商,2022年4月引进了湖南一家药商落地本村发展。

“自从村里带动我们发展了母猪滕产业,感觉钱真的就像山上的叶子,越采越心欢。”村民吴增兰由衷说道。

村民吴增兰在家利用照顾小孩的碎片时间,采摘加工母猪藤叶子并给药商打零工,一个季度下来也有6000元的现金收益,这让她开心得合不拢嘴。类似的情况还有张彦青、杨正月、杨秀连、吴金女等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

吴增兰等人的增收,是同腊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药商在同腊村共收购母猪滕叶子约20万斤,支付给村民的原料费至少24万元,加上原料加工、设备管护、场地租赁等26万余元费用全部支付在当地,直接给当地村民带来了50万余元的收益。

“不起眼的母猪藤,现在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实现了村民的增收梦,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撬动作用。”同腊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应说。

党建引领 发展“轻量级”产业

近年来,同腊村村“两委一队”带动下,村民发展油茶、茯苓、加工作坊等产业蔚然成风。

做产业就是做党建,“村级产业也要‘去杠杆’,实现‘轻量级’发展”。村级既要引领发展,但也不可大包大揽,要多发展短平快的“轻量级”产业,正如“超市要开,地摊要摆”。居于这样的发展思路,母猪藤产业顺势而生。当得知母猪滕是“宝”后,村“两委一队”到处找药商进村“鉴宝”洽谈,通过给予政策、诚恳沟通,增强药商的信心。

“疫情当下,张书记和村干们一直和我密切联系,他们务实为民的精神感动了我,产业思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大家目标方向一致,我愿意在同腊村干个十年。”药商武某说。

据介绍,母猪藤产业是典型的轻资产、高收益产业。同腊村母猪滕长势好,存量足,一年可以采摘4-5次,可采半年,就地加工晒干,不担心破坏生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药商除了支付原材料钱,还支付村民劳务费、场地租赁费等,带动意义很大。

同腊村通过招商落地,推动“草根”产业焕发新生,群众无需资本投入,技术门槛低,非常利于大众创业,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短平快发展,群众也高兴地把这一产业称为“捋钱”产业、“晒钱”产业。

“既要鼓励自主发展,但绝不做甩手掌柜”。看到村民尝到母猪藤产业发展的“甜头”后,同腊村“两委一队”纷纷表示:以党建为引领,做大母猪藤产业。

联营发展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同腊村的带动和启发下,周边的便等、曰寨、高寅,以及榕江县的漂寨、丰登等十余个村的干部群众,也纷纷前来同腊村对接母猪藤产业,汲取增收之道。

同腊村“两委一队”班子们认为,产业发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药商的提议下,一个以同腊村为加工收购中心、辐射黎榕周边十余个村的母猪藤联营发展模式,正在慢慢成型。

同腊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应自信地说:同腊村遍地是宝,是药商们的必争之地。要总结好母猪藤产业的成功实践经验,既要带领村民目光向内就地寻宝,更要带领村民目光向外,与兄弟村联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产业路子越走越有奔头。

大胆“试水”让母猪藤等“草根”产业焕发新生,让同腊村“两委一队”的凝聚力更强,村民们的钱包更鼓,一幅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腊村发展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张才林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