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贵州大学:人才科技齐赋能 生态畜牧蹚新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17 22:26:0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32头牛的采血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健康!”3月30日晚,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刚拿到检测结果,就迫不及待告诉了该院乡村振兴德江坳田村团队成员。

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是贵州省50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之一,“坳田模式”是该县依托肉牛养殖基础,探索创建的以“种草养牛”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肉牛养殖模式。作为坳田村的产业导师,2021年陈超带领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学者制定了《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坳田模式”。

今年3月中旬以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组织20余名师生在坳田村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服务、技术研究与推广,其中6名学生长期驻村、10余名老师轮流参与,计划通过开展8个多月的肉牛养殖产业服务,补齐肉牛养殖在饲料、种源、养殖方式、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短板,打造具有科技含量、提质增效的新“坳田模式”。

创新“坳田模式”,是贵州大学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助力贵州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一。为扎实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贵州大学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把握贵州“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生态比较优势和动物学科积淀的人才、科技优势,以畜牧业为突破口,持续实施“博士村长”行动计划和部署建设贵州科技小院,脚踏实地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强化顶层设计 筑牢发展根基

采集咽喉棉拭子、血液样本、泄殖腔棉拭子……六盘水市3个养鸡场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温贵兰和王开功正带领“博士村长”学生刘蔓蔓、孙芸和罗东还忙碌着。

[URL]1313d6ab802c9f36c253dcf13080a45a.jpeg

贵州大学动科院师生在现场取样检测。贵州大学供图

“本次样品采集,主要是加强贵州地方品种鸡的疫病净化,助力地方品种资源保护。”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罗东还告诉记者,一天下来,他和2名同学共完成800余份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将对地方品种鸡的育种和贵州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贵州生态气候条件优越,培育了多个优良地方品种鸡。其中,六盘水市乌蒙凤头鸡是特色鲜明的优质鸡种,具有保种、提纯复壮的价值。该鸡因具有耐粗饲、肉质鲜美等特点,十分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六盘水市对于乌蒙凤鸡的饲养逐渐规模化,但疫病净化仍是目前养殖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定期开展疫病检测就显得十分必要。

科技赋能“旺”乡村,是贵州大学助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科群积极发挥牛羊、生猪、家禽、生态渔业等四大生态畜牧产业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始终围绕“围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目标,坚持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

“我们坚持把畜牧产业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乡村产业‘接二连三’,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强根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以来,学院先后为贵州编制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1个、种业行动方案1个,参与编制贵州省“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1个,校地乡村振兴产业规划10个、校企合作发展规划6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挖掘贵州稻田土著鱼类资源,贵州大学生态渔业产业团队先后赴黔东南黔南州等地进行调查,采集金背鲤样本。2021年4月,该团队首次在都匀市甲登村成功开展金背鲤人工繁殖,生产鱼苗20万尾,并拟定金背鲤的繁育技术规程。今年6月,该村出售鱼苗3万斤,获利近50万元。

开展技术培训 提升产业质效

科技既是增强“造血”功能的有效举措,也是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2021年以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科群专家、教授、博士村长等共计服务地方500余人次,为贵州地方政府、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提供决策咨询100余次,深入乡镇进行现场指导30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132场次,指导建植人工草地50余万亩,改良天然草地20余万亩,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

[URL]3ac70118f8ef8ba58295210127ca1704.jpeg

贵州大学动科院专家在做检测。贵州大学供图

“采血的时候一般是用手按压一下,你摸一下这个地方,它就会鼓起来。”贞丰县双峰街道冬妹村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委员、教授,冬妹村驻村第一书记程振涛正给养殖户教授动物采血技巧。

得益于良好的草地资源,冬妹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牛羊养殖大村,但产业发展一直存在较为粗放、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2021年3月,贞丰县摸排驻村书记需求的时候,百姓提出想要一位动物养殖专家。5月,程振涛便成为冬妹村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到来,无疑给村里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人的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打疫苗来预防,牛羊病也要打疫苗。”驻村以来,程振涛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不定时将养殖户集中在一起,为大家“上课”、普及牛羊病的预防知识,让冬妹村的牛羊产业逐渐走上正轨,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无独有偶,在贞丰县平街乡营盘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寅摸索出以“黑水虻-黄粉虫协同处理牛粪”的二元生物转化模式,极大提高了牛粪生物转化效率,让牛粪成为喂鸡的虫体蛋白,还能产生大量干燥清洁、无异味、肥力高的有机肥。

“试验发现,这种二元体系转化牛粪的效率比单独用一种虫子提高了2.5倍以上。”郑寅介绍,小规模试验结果显示,每产出1吨的鲜虫,可以转化10至15吨鲜牛粪、5至7吨的黄粉虫虫砂。目前,郑寅已带领营盘村西牛洞组村民建成村内首个微型“虫养”生态示范鸡场,开启了以虫养鸡的试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科群始终坚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把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关注的生产生活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切实解决了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赢得了广泛好评。

加快推广示范 巩固经验成果

2018年初,贵州掀起了一场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涉及茶叶、辣椒、刺梨和生态渔业等12个产业。贵州大学牵头成立由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生态渔业团队,下设大水面渔业技术组、冷流水及设施渔业技术组、稻鱼及名特养殖技术组和渔业病害防治技术团队四个小组。

[URL]75d55f5d21e95569a26f0cff1cea18d1.jpeg

贵州大学动科院专家作牛酒糟饲料调制现场指导。贵州大学供图

“团队从大水面生态渔业、稻田综合种养、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和冷水鱼健康养殖四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示范及应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科学系教授、贵州省水产学会理事长姚俊杰表示,在校院带领下,生态渔业团队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并在全省多个市(州)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

主持拟定《贵州省“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写《生态渔业技术读本》《贵州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手册》和各类培训资料,建立示范基地11个,推广“稻+N”、山地循环水养殖、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稻田、水库及养殖池面积12万亩……

经过4年多的发展,贵州生态渔业取得长足发展:发展湖库大水面生态增养殖63万余亩,稻田养鱼280万余亩,建设一批冷水鱼“良种”孵化培育基地和土著鱼类品种繁养殖基地;创建“贵水黔鱼”“黔湖牌”“稻花鱼”和“乌江鱼”等品牌,成功实现渔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此外,贵州大学生态渔业团队制作的稻鱼鸭教学视频,还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可,并作为今年8月在老挝开展的“促进综合农业-水产养殖,改善粮食和营养安全减少贫困”活动的培训材料。

贵州大学牛羊产业团队建成德江坳田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示范养殖60余头肉牛;在石阡大屯村实施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养牛、酿酒产业融合项目,拟引进湖南企业进驻大屯村,帮助设计200头牛的养殖场,免费提供牧草种子、指导种植牧草210亩。同时,广泛推广应用“茅台酒糟生物饲料和高产优质饲草科学饲喂”科研成果,降低肉牛羊养殖成本10%以上。

通过推广示范点,为产业发展“固成效”,贵州大学常抓不懈。近年来,该校动物科学学科群依托各地龙头企业,先后打造关岭“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全产业链模式、凤冈“1亩草+1头牛+1亩田”绿色养殖模式、六枝“三变+N”等发展模式,并建立示范点,由长期驻村的专家教授和博士村长做示范养殖,让农民更好更快接受现代养殖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科技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