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城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600年沧桑巨变,南京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黔中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在中国西南腹地,贵州省安顺市,隐藏着一段穿越时空的江淮古韵。这段由明朝“调北征南”遗留下的特殊文化篇章,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留下了一段遗世独立的屯堡文化。
不同于贵州当地的传统木构建筑,屯堡的房屋多采用青石垒砌,既坚固又防潮,仿佛将江南水乡的细腻与西南山区的粗犷巧妙结合。
石巷、石屋、石桥,构成了一幅幅静谧而古朴的画面,让人恍若置身于明代的江淮小镇。这些坚固的石堡不仅是屯堡人生活的居所,更是他们对故土思念的实体寄托。
屯堡人的生活习俗中,既有江淮文化的影子,又融入了贵州本地的民族特色。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保留着汉族的传统节日习惯。
“抬汪公”则是屯堡地区特有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汪公作为古代将领,被屯堡人视为保护神,每年的抬汪公仪式,是对先祖的缅怀。
屯堡的服饰很大程度上保留了600年前明代汉族的传统风格,宽袍窄袖、颜色以青、蓝色为主,且在设计上相对简约,不加过多花边装饰。屯堡妇女如今的日常仍穿着这类服饰。
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屯堡地戏,是屯堡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起源于明代军中的地戏,原本用于鼓舞士气、祈求胜利。演员们头戴精美的木刻假面,身着战袍,以简朴的舞台和激昂的唱腔,演绎着《三国》《封神榜》等故事,传承着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
高台地戏是地戏的独特分支。以惊险的高空表演和宏大的战争场景再现而著称。用八仙桌,以金字塔形状层层叠加至五层,形成一个壮观的表演空间,形成了千军万马之势,充满了视觉震撼力。
集建筑、习俗、性格、戏剧于一体,安顺的屯堡文化不仅保留了江淮文化的遗风,更融合了贵州地方特色,文化景观独一无二。
在这片石头砌成的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讲述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屯堡人用六百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传承、融合与创新的传奇,承载了关于江淮的记忆。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