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贵州:高校助农不息 乡村振兴可待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22 16:02: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丽萍 点击: 评论:0

贵州师范大学在惠水探索推进“高校科研+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开展区域化布局、整合市场资源,深入刺梨、黄精等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扶持,促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1.贵州师范大学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花江模式”展示。贵州师范大学供图.jpg

贵州师范大学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花江模式”展示。贵州师范大学供图

贵州中医药大学建成校农直销超市,打通校农结合“专班”直销通道,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利用电商、微商等方式畅通水果、蔬菜、生猪等农副产品销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通过产学研平台,以技术加盟方式引荐企业在帮扶点流转土地200余亩,年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食用菌种植大棚600余个,帮助农户亩均收益3千余元……

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乡村振兴</a>成果展示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jpg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

行走黔山秀水间,看稻禾青青,听蛙鸣蝉唱,聚高校力量,助乡村振兴。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先后印发《省教育厅关于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产业导师(研究生导师类)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文件,开辟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同年,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落户安顺学院,汇聚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 20 所省内本科高校及10余所职业院校专家团队,围绕“五大振兴”组建5个研究方向和服务“三农”9大产业专班,探索履行高校办学职能与赋能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工作模式。

3.贵州省高校<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乡村振兴</a>研究中心。人民网 李丽萍摄.jpg

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人民网 李丽萍摄

农业强、农民富,基础在于产业振兴。为挖掘产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贵州大学选拔十名“技术村长”进驻十个样板村,组织百名专业教师服务贵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动千名本硕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推动技术服务和培训,逐步将农村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转化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

4.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指导春耕备耕工作。贵州大学供图.jpg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指导春耕备耕工作。贵州大学供图

实现农业发展从增产向提质的转向,关键在于增强科技创新供给能力。遵义师范学院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地方企业和产业特色,成立“绿色生态校企创新联盟”。在帮扶湄潭农业产业的过程中,该校选派博士服务团为8家农业企业解决瓶颈技术难题,促成高校技术人员与企业、农民的互动双赢。

人才聚则乡村兴,打造农业领域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农技人才“三支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围绕铜仁和贵州山地经济发展现状,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与地方经济互动,与岗位需求同步”的建设理念,推进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调整与人才培养路径的改革创新,打造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人才源。

5.<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顺</a>学院的<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乡村振兴</a>成果展示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jpg

安顺学院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墙。人民网 李丽萍摄

通过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与乡村振兴服务融合,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在各高校的努力下共同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工程”,推行“产业导师”举措,成立产业专班,不断推动高校科研与农业农村实践相结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安顺学院在全省挂牌运行30余个乡村振兴产学研基地,覆盖农户和一线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此外,学校成立的4个研究方向、9个产业专班与多家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与安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公司签订29项涉及乡村振兴工作的社会服务类项目,经费超429万元,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6.<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顺</a>学院农业产业帮扶基地。<a href=http://www.gzculture.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顺</a>学院供图.jpg

安顺学院农业产业帮扶基地。安顺学院供图

作为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三年来,该中心连续承办“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 5·18 全国高端学术会议”,结合贵州发展需求,汇聚各方才智,碰撞新思路、产出新方法,为开拓乡村振兴路径贡献智库力量。

今年, 5·18 全国高端学术会议的主题为2023年“文旅融合”“校旅结合”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立足贵州作为旅游大省的资源禀赋,探索将乡村振兴与全省特色农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相结合,以文化旅游赋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色之路。

7.2023年“文旅融合”“校旅结合”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现场。人民网 李丽萍摄.jpg

2023年“文旅融合”“校旅结合”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现场。人民网 李丽萍摄

磨砺以须、及锋而试。历时12年攻关,贵州师范大学科研团队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花江模式”,为贵州78个县(市、区)同类环境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了治理方法,并为“中国丹霞赤水”“中国贵州梵净山”等申遗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使贵州荔波、施秉等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筑起文旅砥柱。

8.贵州民族大学下乡开展科普活动。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贵州民族大学下乡开展科普活动。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在镇远县秀地村、报京村的校园墙角、田野地头、山涧溪边,遍布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层叠的足迹。围绕新时代农文旅新农村发展需求,师生深入村寨开展环境设计、规划艺术实践基地,促成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擦亮了旅游“名片”。贯通理论实践、打通产学研用,高校共建释放的聚合效应,激发了文旅产业的创新活力。

9.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现场。人民网 李丽萍摄.jpg

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现场。人民网 李丽萍摄

为进一步扩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引领协作效能,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同“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高峰论坛组委会、贵州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联合体等多个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高校与乡村振兴相关机构跨界合作、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聚焦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研究,该中心将与各方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关系,基于产业、人才、文化、振兴和组织的“五大振兴”目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提炼乡村振兴的贵州经验,打造乡村振兴的贵州样本,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10.贵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开展中药种植技术培训。贵州中医药大学供图.jpg

贵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开展中药种植技术培训。贵州中医药大学供图

如今,贵州乡村振兴案例亮点纷呈,“5·18”论坛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高校相关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逐步实现服务乡村振兴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双线并进、同频共振。积跬步以至千里,办好高等教育、服务农业农村,贵州高校正潜心投身于更高水平、更大规模赋能乡村振兴的火热事业,擘画产业兴、百姓富、农村美的斑斓图景。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