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今天的沙土为什么这样红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23 09:58:5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王 勇 点击: 评论:0

  

       沙土,乌江之畔的黔北重镇、县域东部“明珠”。地处贵阳、遵义、毕节三地交汇处,是一个历史悠久、商贸发达,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古镇。

  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秘密进驻沙土,在沙土胡家大院设立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指挥红军胜利南渡乌江,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合击圈,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乌江北岸,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歼灭红军于黔北遵、仁一带的计划。南渡乌江后,中央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实现了遵义会议制定的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就是要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有生力量,建立新苏区,寻找新的立足之地。而如何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是红军长征的当务之急。中央红军自离开苏区开始长征,经过湘江血战、通道转兵,经黎平、猴场、北渡乌江到遵义,直到第四次东渡赤水河、转兵南下来到乌江河畔的沙土,才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这一重大战功,终于在沙土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毛主席用兵如神!四渡赤水真是运动战的典范”。而在沙土,毛泽东则将其运动战术运用到了极致,最终让中央红军突破天险屏障,金蝉脱壳,胜利南渡乌江。南渡乌江是毛泽东运动战术、军事思想取得重大胜利,指挥才能、崇高威望得以更大彰显、领导地位在事实上得到进一步公认和确立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四渡赤水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之战、经典之战,是毛泽东“得意之作”的浓墨重彩之笔。

  湘江与乌江大不一样,遵义会议前与遵义会议后大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党精诚团结、实事求是,充分发扬民主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最大彰显、真正落实,取得了重大成功。而这一重大成功正是中央红军在沙土运筹帷幄,巧妙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自四渡赤水以来具有决定性胜利的、呈现柳暗花明大好形势的南渡乌江。南渡乌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拐点,是四渡赤水开启新征程,打开新局面的转折之战。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虽然不是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烽火连天的激烈战斗,但却是惊心动魄、命悬一线、斗智斗勇的经典之战!从赤水河河畔到沙土的乌江边,蒋介石一直认为红军要么东进与二、六军团会合;要么先西进、再北上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以求得到增援和补给,所以重兵堵截东西防线,特别西线是堵截的重点。蒋介石的这个算盘大方向确实没错,红军也是这样部署行进方向的。可是到了乌江边上,毛泽东却技高一筹,决定先南下,再西进,最后北上。蒋介石想了两步,毛泽东却算了三步,先假电调敌、南渡乌江,再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最后北上川西,最终实现了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目标。

  中央红军胜利南渡乌江,意义重大而深远。南渡乌江期间,誉称“战略轻骑兵”的红九军团为钳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南移,没能按时赶到乌江边随主力红军过江,折回继续与敌人周旋辗转于沙土及周边地区,在途经菜籽坳时遇上黔军犹国材的部队,取得了俘敌1800多人,消灭敌军300多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的著名的菜籽坳大捷。菜籽坳大捷是自红军长征以来创下的以少胜多的最经典战例。菜籽坳大捷的胜利,为进一步钳制敌人、策应和掩护主力红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首的中革军委二局,利用其精湛的无线电技术在沙土巧用假电、西调强敌,将情报工作发挥到了极致,避免了一场在人员和武器装备都数倍于红军的血战,让中央红军在生死攸关,险象环生的关键时刻胜利南渡乌江立下了奇功。“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血洒乌江,长眠于沙土这方红色的土地上。中革军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沙土运筹帷幄、用他们超凡的指挥才能,领导智慧,实现了红军成功南渡乌江的伟大壮举。在沙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将其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实事求是的军事指挥原则,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演绎得精彩至极,诠释得淋漓尽致。

  然而,发生在沙土的南渡乌江这一重大事件,这段底蕴深厚的历史却风尘多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是和中央红军秘密四渡和秘密转兵南下密切相关,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红军进驻沙土期间,国民党军队根本就不知道红军的行踪。中央红军已经进驻沙土,国民党军队还在赤水河畔、黔北遵仁一带的高山沟壑间寻找红军,完全没有料到红军会南渡乌江。由于保密需要,并没有留下任何纸质资料,将士们的长征日记几乎都没有记载这几天的事情。中央红军进驻沙土的南渡乌江本身就是高度保密的军事行动,加之堪称“绝密”的调虎离山之计的“沙土假电报”事件又突发于沙土,让这个史实内涵丰厚,事件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渡乌江大事件更加封尘保密了。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专题篇《说不完的长征:英雄无名》,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第一次通过荧屏展现在世人面前。央视一频道《山河岁月》、央视九频道纪录片《胜利之盾》第五集、央视《见证》栏目《长征谍报战》、凤凰卫视6集专题片《长征密电》、江西卫视、贵州卫视等主流媒体也先后对“沙土假电报”事件进行了专题介绍。2019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修订后再版的《曾希圣传》,2022年3月,毕业于军事院校的文学创作一级作家,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的庞贝创作出版的《乌江引》,《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书籍、报刊也先后讲述了89年前中央红军在沙土胡家大院召开会议(沙土会议),设立南渡乌江指挥所,指挥红军胜利南渡乌江的那段传奇经历。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才逐渐解密、被世人所知。

  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的解密,引起了影视界、新闻界、文艺界、党史界等的广泛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党政各级对沙土红色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毛泽东旧居(万寿宫),朱德旧居(邹家大院)、彭德怀旧居(邓家大院)、红九军团驻地(青菜坝),巷子口红军街等红色遗址、遗迹均作了复原修缮及氛围营造;对血洒乌江的钱壮飞烈士,红九军团菜籽坳大捷,人民政府还分别在沙土壮飞纪念园(熊家坡)、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竖碑纪念其丰功伟绩,供人民瞻仰凭吊。如今,沙土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红九军团菜籽坳大捷遗址、沙土钱壮飞烈士纪念园,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常有专家学者、外来游客、群团组织、机关单位等慕名来沙土座谈交流、观瞻研学、化育人心,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教育。特别是沙土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自2023年4月开馆以来,已接待上万人次。

  沙土红色文化的开发和挖掘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南渡乌江是沙土红色文化的大课题、大品牌。红九军团和沙土谍报战是沙土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亮点和特色。钱壮飞和曾希圣都是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都为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过重大贡献,“两个三杰”的故事都发生在沙土这方红色的土地上。文化底蕴厚重、史料价值很高、意义重大而深远。

  春潮涌沙土,阔步新长征。沐浴新时代的春风,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上,今日之沙土人民正满怀信心、铆足干劲、踔厉奋发、砥砺奉献,借助沙土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做强做大做精红色教育、红色品牌大文章,为建设沙土、发展沙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沙土新篇章的宏伟蓝图。沙土,这片红色沃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颗镶嵌在乌江边上的县域东部“明珠”必将闪耀着更加夺目的光辉,更加灿烂辉煌!(王 勇)

参考文献:

  《红军转战贵州—旧政权档案史料选编》,贵州省档案馆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第一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费侃如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共产党金沙县历史》(第一卷,1935—2002),中共金沙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曾希圣传》,2019版。

  《长征回忆—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戴镜元著,北京出版社。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