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坛资讯  
走进攻坚火热战场,书写时代动人乐章 ——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开展“脱贫攻坚 决胜 ...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1-16 17:23:0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贵州作家协会 点击: 评论:0

 走进攻坚火热战场,书写时代动人乐章

——贵州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开展“脱贫攻坚 决胜今朝”采风活动,深入一线调研创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家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指示要求,生动描述和讴歌贵州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精彩呈现贵州新征程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新篇章,展示全省上下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各项部署的生动实践,贵州省作协组织作家开展“作家+工程”之“脱贫攻坚 决胜今朝 ”调研、采风活动。省作协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由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昌祥带队,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陈雷鸣全程参加。活动第二站是纳雍、威宁、水城三县,从6月2日出发,为时一周时间,穿越上千公里,走访了二三十个有代表性的“脱贫攻坚”点、面所到之处,攻坚火热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虽时间仓促,但作家利用宝贵时间采集到了无数“亮点”

 纳雍:亮点纷呈

 

纳雍县董地乡的座谈会上,作家们首先就被乡党委书记罗珍玉所打动。这位基层干部一身戎装,短发,言行举止可谓斩钉截铁。她的嗓门不高,但话语有力,走起路来,从背后看去,根本不像女性,用“雄赳赳气昂昂”这句老话来形容这位女干部一点不过。董地是贵州极贫乡镇之一,贫困村有1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就占了6个。她“临危受命”调到董地还不到两年时间,据说,在脱贫攻坚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她已经走马上任过三个乡镇“一把手”,董地是她的第三站,也是“决胜脱贫”最后一站。座谈会上,说罗珍玉,不管是作为“救火队长”也好,还是组织信任她也好,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胜利。

在董地乡召开的座谈会与深入走访纳雍县乡村的过程中,作家们还认识了一位朴实、记性超强的干部,他是纳雍县副县长宋邦达。这位刚满50岁,看上去有些瘦削的“父母官”,对纳雍的脱贫攻坚工作可谓了如指掌。在介绍纳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这位副县长没用一纸稿子,而是随口说来,但字字句句以及对数据的掌握,从容、真切,有板有眼。老实说,对全县脱贫攻坚情况掌握得如此清清楚楚的人,如果没有真正长时间和土地、老百姓摸爬滚打在一起,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作家们在董地乡走访,乡党委书记罗珍玉(中)介绍当地养种植情况

在纳雍县小屯村走访

在纳雍县小屯村座谈

当作家们到马鬃岭镇小屯村时,没有一个不不啧啧赞叹。

年前,小屯村仲家箐的村民以传统农业经济收入为主。村民住着古老陈旧的木、茅草,种洋芋、包谷单一农作物,村民人均纯入极低2008年,纳雍县鬃岭镇庆荣煤矿落脚小屯村。为防止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煤矿决定先搬后采,对仲家箐组的七八十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重新选址修建。2013年初,鬃岭镇提出“改变村庄面貌,建设新型农村”,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特色”的要求,将小屯村作为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试点,倾力打造成精品村庄,使其成为“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的村落。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发展对象,以“休闲旅游度假村”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乐园”……根据这一规划,如今出现在作家们面前的小屯村村民新修建的房屋大多为两层,家家庭院里花团锦族,有杜鹃花、花草、盆景等各类花卉,都有属于自家别具一格的庭院花园。走在村寨里,到处花香四溢、绿树成荫,美丽家园令作家们向往不已。

当作家们一行来到纳雍县雾翠茗香农业循环示范园区时,负责这片园区的人叫谭正义,中年人,50来岁。他走进作家们的“包围圈”说:不好意思,干活去了。他坐在沙发上,“要我说,可能要个把小时才说得清楚哦!”

他打开话匣子,可谓既实在又有理论和逻辑。他说,适宜茶叶生长的海拔在800米到1000米。而贵州,在有记录的文献中,野生茶树生长海拔最高也仅分布在1900米。在低温凝冻天气持续超过3个月,在海拔高度超过2000米的高山上,经过长达6年的5轮艰苦试验,茶苗才终于看见春天!

在纳雍县雾翠茗香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听取该园区负责人谭正义介绍种养殖经验

谭正义说得头头是道。一个作家插话道:你可以把你这套很好的经验写成论文。谭正义用纳雍话幽默风趣地回到:一个农民写论文,不臊(方言,即笑话)?作家们却感受到,他脚踩大地,书写着比博士论文更精彩的华章!

  谭正义在马鬃岭镇山神箐大山出生长大,他深知大山的脾性。20多年前,他带领村们挖煤,当煤逐渐稀缺后,他想到了带领大家另谋出路。2009年,谭正义将面积近7000亩的神箐荒山全部种上茶叶。2010年,按照传统挖茶沟、施底肥的方式,谭正义种了百万株茶苗。然而,山神箐大山冬天的凝冻常超过3个月,降温,结冰,升温,冰块脱落;风吹,凝冻恢复,再次结冰。反复几个回合,茶苗就变黄枯死,甚至树皮都没了……

冬天种不活,那就夏天种。

第二年、第三年,谭正义改进了方式,又种下几十万株茶苗,不过情况并无好转,为了克服难题,谭正义多次向纳雍县政府请来的农业专家咨询,最终决定采取营养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2013年,谭正义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第4次尝试。这一次,他在海拔1800米的地方使用营养坨育苗,两年后再移栽到更高的山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茶苗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抗旱能力也明显增强。

谭正义说,之后又用了4年时间将种茶的规模扩大。

接着,老谭又扩大产业,在山上种茶,山脚养猪。不久山脚有了生猪养殖场。

有的作家表示要深挖老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老板”故事。

看上去,谭正义和当地村民没有二样,但他朴实而并不拙纳,骨子里还透着浩然正气。那天,一个诗人开他玩笑,说老板们一般都有几个老婆呢!他立即回到:你不能以这样的眼光看我,我的老婆是有正规执照的,我们一生相守。

……

谭正义的故事很丰富,一位诗人表示,采风结束后,还要来山里继续拜访。

采风团离开纳雍的当天下午,黄昌祥感触颇深,创作了一首《乌蒙诗话一一赴纳雍采风有感》

 

阿纳阿雍新鲜事,

一人一村一董地。

正义鬃岭行大义,

小屯议事成美丽。

巾帼战旗高高举,

苗彝之乡富传奇。

战贫路上传佳话,

乌蒙磅礴满春意。

 

威宁:处处精彩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的西大门,总面积6298平方公里,辖41个乡镇(街道),619个村(社区),157万余人,不仅是贵州人口最多的县,也是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县。

在威宁的时间里,作家们先后走访了该县卯关1380亩的香葱基地、双龙高山万亩蔬菜基地、石门乡新营苗寨、“一把伞”蔬菜种植基地等脱贫攻坚的点,还听取了石门乡召开的第一书记座谈会。

威宁县为了落实中央和贵州省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仗的指导精神,紧扣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把“五步工作法”贯穿始终,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选择白菜、白萝卜、莲花白“三白”为短平快发展项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在工作中,威宁把因地制宜发展“三白”产业作为助力农户增收的关键,选择特色优势蔬菜品种,发展规模化种植,远销国内外市场,不仅带动企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还助力当地农户增收,呈现出互惠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动员贫困户就近务工和参与分红,确保贫困人口在“三白”产业发展中如期脱贫。

在威宁双龙蔬菜基地采访

沟连沟来垄连垄/铁头蔬菜漫满川。威宁“三白”蔬菜产业托起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梦。

在威宁石门乡走访期间,作家们还被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回乡带领村民致富精神所感动。这些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有北京林大、贵州大学、贵州民大等大学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深深扎根土地,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在那片热土发热发光,默默奉献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每个作家、诗人,也让黄昌祥感动以诗赞美

 

石门新人——记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者马侦观

 

三十出头一好汉,

石门创业意志坚。

田间地头迎太阳,

旋耕机上乾坤转。

众果立意种蔬菜,

大地抒写青春篇。

诚信合伙带农民,

数据管理不一般。

乌蒙山上起风云,

脱贫路上捷报传。

 

石门新事——遇一九九二年出生的石门乡团结村年轻支书胡钧溥有感

 

九二出生好儿郎,

团结村里把家当。

支书村官接地气,

领头战贫斗志昂。

石门坎上抒佳话,

乌蒙山间起苍茫。

当年云烟往昔事,

岂比今朝春风荡。

     

在威宁县石门乡新营寨采访

作家们品尝石门乡大白萝卜


水城:茶菌飘香

 

北盘江激情波涛,乌蒙山播满希望。

正是芒种时节这天,作家们来到水城,深入走访了营盘乡、蟠龙镇等地的乡村。

    在乡间走访中,最让作家、诗人感怀的是当地人所言的水城茶。当地村民这样表述水城茶的特点: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

水城的茶的确是一绝。这里的产茶区大多地处海拔1400米以上,年均13℃-14℃立体气候明显,大部分土壤为黄壤和黄沙壤,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特点。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水城茶叶“早”“古”“高”“优”4个突出优势。

这里的人们说,水城春茶,是一杯生态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栗香高长,富含有机硒及十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难得的养生养心佳品……

品尝了水城茶,作家们又来到了水城县菌种场。

在水城县营盘乡乡村采访

在水城县发贡村采访移民搬迁户何老四(左一)

在水城县营盘乡与乡村干部、村民召开座谈会

水城县菌种场位于杨梅乡姬关营村,是水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农业产业项目。菌种场占地140亩,有菌种厂厂房、加工菌大棚、冷库等70多个功能,能够解决技术人员、保安、保洁等各类工种300余人,生产的菌棒(包)主要提供给杨梅、新街、玉舍等该县8个乡镇4300个食用菌大棚菌场。目前,随着菌种场的有序生产,公司效益发挥到了最大化,也为8个乡镇的广大农户增收带来保障。

在蟠龙镇发贡村,作家们除了深入走访了不少搬迁移民户外,还了解到这里的村干部由于这些年来报酬的不断改善与提高,使他们获得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工作一天天更加有底气、有信心,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扶贫诗篇歌澎湃”。作家、诗人们在聆听他们的故事后,表示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创作出有贵州元素、贵州精神、无愧于时代的贵州文学作品。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文坛资讯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