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7月30日,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一行15人驱车至“中国天眼之城”平塘县,在该县作家协会陪同下深入到牙舟镇场坝村,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采风活动。场坝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干部,都匀市作家协会、平塘县作家协会以及当地招商引资企业的领导同志、会员参加。
场坝村位于平塘县牙舟镇北部,东与都匀市平浪镇凯酉村毗邻,南与牙舟镇甲本村、命芹村接壤,西与翁片村、鸡场村相连,北与平舟镇龙兴村相接。村委会驻地为原谷硐乡政府所在地,距离镇政府25公里,距离县城距离28公里,辖地面积49.5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寨。而牙舟镇场坝村互助养老服务站是平塘县民政局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建成,旨在让牙舟镇场坝村老年人朋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助力乡村振兴。
会场全景。摄影:罗祖文
上午,黔南广播电视台派驻场坝村第一书记韦忠益主持座谈会暨书籍捐赠仪式。场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郑厚权,平塘县作家协会主席雷远方、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杨启刚以及来自原四川情长江集团(城投公司)、现四川省商投集团、房地产公司(国企) 公司董事长王新宇、北京创富金泰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全分别讲话。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发言。
捐赠书籍仪式。摄影:谭祖娅
上架的书。摄影:韦忠益
都匀市作家协会、平塘县作家协会作家会员共向场坝村互助养老服务站捐赠书籍250余本。有的是捐出自己心爱的,有的捐出适合老年人看的,有的是捐出自己撰写出版的。
场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郑厚权在致欢迎词中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各位作家老师还专门为场坝村互助养老服务站慷慨捐赠书籍和为做好场坝村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这为场坝村在“文化振兴”上注入了活力。郑厚权代表村两委感谢各位作家老师对场坝村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郑厚权介绍:自2021年以来,平塘县牙舟镇场坝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共同努力探索出“12345”发展思路:一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努力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乡村振兴队伍;二是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和就业两项工作,紧紧抓住2000多亩光伏项目、国家储备林示范项目落户场坝村,乌当(羊昌)至平塘高速项目过境等历史机遇,以大河、岩寨、大坝以及大寨两个500亩坝区和小坝100亩坝区为产业核心区,规划并抓好产业发展。同时,从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推荐、就业培训等方面,持续抓好稳定就业保障。三是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衔接”三个任务,盯紧监测户、脱贫户、特殊群体“三类人员”的收入,坚决守好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好“党组织、村委组织、群团组织”三大组织,抓好“三产融合”项目规划落地,做好“党务、村务、财务”三个公开适时公示;四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作为党员大会日,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作为村两委会议日和主题党日活动;每周星期四作为群众诉求办结日,每周星期一下午四点作为网格例会日。目前,这已基本形成常态化;五是即通过上述系列举措,使场坝村在迈向乡村振兴进程中,努力实现5高,即:“高效管理、高效运行、高效转变、高效服务、高效发展”的奋斗目标。
今年,场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与黔南供销集团旗下企业贵州佳穗绿色产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大河、岩寨两组推行100亩以上坝区的野香优莉丝优质大米产业试验区。待该产业成熟后,将全面在场坝村两个500亩坝区和小坝组100亩坝区推广,切实把这些坝区打造成“场坝粮仓”。在让场坝村村民种粮也有盼头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今后借助乌平高速规划好场坝“农业体验区”和“田园风光带”,促进“三产融合”等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此外,场坝村始终深化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拟在5年内实施500亩黄莲种植,并实施林下茯苓项目1000亩,天冬苗500亩,灵芝50亩以上。以上项目,均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进行。而至今年4月底,全村2000多亩国家储备林项目示范点已顺利完成了1640多亩的实施。
郑厚权还说,相信在各位作家老师的关心支持下,场坝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劲头更足,步子更稳,明天变的更美好。郑厚权希望各位作家老师经常来场坝作客,场坝永远欢迎大家!
下午,一行人员深入场坝村大寨组、牙舟陶文化园(博物馆)、平里河沙坪垭口、天空之桥等进行采风,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看不够,拍不完,切身感受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场坝村乡村振兴的发展势头和喜人变化,被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动人事迹和美好景象所感动,为挖掘、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优秀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走进场坝村大寨组察看古典遗迹。(摄影:罗祖文)
沙坪垭口摩崖石刻。摄影:罗祖文
沙坪垭口摩崖石刻。摄影:罗祖文
平里河沙坪垭口,是1958年1月开建的“册三公路”,西起贵州册亨,经过罗甸、平塘、独山、从江,东至广西三江,全长700多公里,有五分之四在贵州境内,需要穿越崇山峻岭。在那里可看到筑路工人陡峭的石壁之上刻:“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到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34个大字。1958年底,“册三公路”罗平段建成通车,成了当时平塘县唯一通汽车的公路,建设者们在曾经奋战的悬崖上刻下一段话:“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筑路员工乘东风,插红旗,干劲冲天。苦战九十天,使垭口破喉,高山低头,峭壁上开成大道,给黔南各族人民带来无限幸福。特立碑纪念”。如今,这两块摩崖石刻已被列为黔南州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塘特大桥又名“天空之桥”,就在“册三公路”平里河大桥下游4公里的地方。
牙舟陶文化园(博物馆)文化墙。摄影:罗祖文
参观烧制牙舟陶的龙窑。摄影:罗祖文
笔者在牙舟陶文化园(博物馆)展销中心。摄影:罗一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牙舟,古称丹竹。元代置丹竹等处蛮夷长官司,明代改置丹竹长官司,清代改置牙舟汛。民国3年(1914年)平舟县建立后,先后设区、镇、联保、乡等。解放后,先后为区、乡政府及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复设乡。1991年10月,撤区并乡,设立牙舟镇。2013年行政区划调整,牙舟镇由原牙舟镇、谷硐乡、卡罗乡合并而成。牙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平塘县的中部重镇。总面积394.74平方公里,是平塘县区域面积大镇。牙舟镇,是全国有名的牙舟陶之乡。牙舟陶以黄、白、绿、紫、棕、褐色为基调色,以玻璃为基础釉,各色互相配合,形成多种光泽莹润的色调,在烧制中,表面釉层自然裂变,形成各种和谐的裂纹,酷似“冰裂”。另因牙舟陶独特的釉在烧制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颜色变化,俗称窑变。“牙舟陶”是平塘县特有的陶瓷产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所使用陶土土质的独有特性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所生产的产品曾获国际大奖。2004年“牙舟陶”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6月“牙舟陶”被评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风合影。摄影:谭祖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就是亲戚,以后要常来常往”,黔南广播电视台派驻场坝村第一书记韦忠益对两县联动采风活动、捐赠书籍表示感谢,希望广大作家诗人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素材和营养,寻访不一样的山水,努力创作推出反映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更多更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臂之力!
这次采风活动深受牙舟镇党委政府和场坝村两委的热烈欢迎,熟悉当地文化、历史和发展情况的领导同志,当好向导,热情、用心做好每一次引路和讲解,使采风活动胜利完成。(罗祖文)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