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4-18 12:44:2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笔者认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赶考路上,农村不能掉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路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分裂、民粹主义盛行。这给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来了深刻启示。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共同奋斗,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少数地区的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推动共同富裕是有机统一、密切相关的。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乡村振兴为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嵌入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衔接乡村振兴。1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件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为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提条件,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脱贫攻坚胜利以后,尤其要注意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胜利把困难群众“扶上马”后,在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把群众向致富路上“送一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伸。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农村“蛋糕”。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长期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户均耕地规模过小。小农户经营具有抗风险能力弱、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农业技术应用推广难等劣势,从而导致依靠小农户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较快收入增长和发家致富。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的必由选择。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集体”,亮点在“新型”。“集体”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在此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依法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鼓励农民自愿有偿进行土地转让。“新型”在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在“集体”基础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或联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笔者认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工农关系。要强化以工补农,形成工农互促的局面。二是城乡关系。要着力推动城市支持农村,强化以城带乡,形成城乡互补的局面。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县域内打破二元结构比在城区内更具可行性,可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的迫切要求。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对于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突出抓好大中型灌区等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要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推动农村水电路气信和物流等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完备。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