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开阳县:扮靓“面子” 做实“里子” 夯实“底子” 绘制和美乡村新图景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3-22 17:19:39 来源:开阳县委宣传部 作者:杨刚 点击: 评论:0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内容新颖的彩绘墙、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绿意浓浓的景观带……

  时值春分,笔者走进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只见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幅安居乐业、美丽和谐画卷呈现眼前。

  近年来,开阳县以提升宜居环境质量为突破口,高效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提档升级,扮靓“面子” 做实“里子” 夯实“底子”,绘制和美乡村新图景。

  干净整洁的道路。

扮靓“面子” 建设宜居环境

  近年来,开阳县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建设,在村庄“颜值”上做足文章,在村民“文明”上下足功夫,在产业发展上使足力气,提高宜居质量,为群众幸福加码。

  “过去,路面坑洼不平,垃圾随风飘摇,村民晴天一身灰,阴天两脚泥。近年来,村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把原来的‘泥水’路改成水泥路,每天都有保洁员清扫并及时清运垃圾,村内污水沟塘也得到了彻底治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穿洞村党总支书记卢天志感慨地说。

  采取宣传引导,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扮靓乡村“面子”,点亮村庄面貌新“颜值”。改善宜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探索“厕所+污水”治理模式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实施的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上与改厕相结合推进,将围绕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寨,采取独户、联户和小集中方式,推广土地消纳、景观湿地、净化槽处理模式,实现“黑、灰”水同治,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秀美的穿洞村。

做实“里子” 建设宜业环境

  持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厕所革命”等工作,广泛动员,实行“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氛围,定期督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切实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练兵场”,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擦亮宜居环境底色。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无垃圾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用“党建+责任”织牢人居环境整治“制度网”。建立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包片科级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四级包保责任区制度。

  农村“五治”工作是民生工程、良心工程、干部作风工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和重要举措,是聚力“强民生”行动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开工1个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15个提质改造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有序推进、紫兴街道鱼上村玉丹花公墓建设。

  改善乡村风貌,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发展品质,坚持把农村“五治”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美的田坎村环境。

夯实“底子” 建设和美乡村

  深挖乡村民俗、人文、治理等文化底蕴,树立乡村道德“红黑榜”,引导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开展“开阳好人”“开阳网络文明志愿者”、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在聚焦农村滥办和乱办酒席的机制上,充分运用好村规民约、“红黑榜”等相关体制机制,以星级文明户、示范村寨打造为载体,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在各村(社区)设置红黑榜、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目前,共成功劝阻满月、乔迁等滥办酒席事宜6起、选出红榜486人、黑榜73户。

  如今的开阳乡村大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人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下一步,开阳县将持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下更大的决心、定更明确的目标、用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和精神文化实现质的提升,让乡村环境扮得更靓、做实乡村环境里子,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杨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