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走在安顺大地,乡村美丽宜居,产业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业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呈现。
夯实基础 宜居乡村展画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安顺率先在贵州省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推出了浪塘、高荡、小河湾、龙海等一批美丽乡村。
在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牛蹄关村,干净的石板路蜿蜒至村寨深处,一路上,路灯、山石小景、竹栅栏等小景观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整洁卫生,民俗博物馆、图书馆等特色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的宜居乡村非常有特色,村里面非常干净,石板房的民宿非常漂亮,很适合节假日和家人过来玩。”游客王女士说。
牛蹄村把过去的“脏乱差”改造为微景观、微田园、微菜园,同时非常注重公厕、凉亭、广场等乡村公共空间的打造,真正把乡村打造成诗意田园、乡愁家园。通过挖掘老物件价值,用于墙面装饰、庭院美化、DIY创意等,变废为宝,让一路一步皆成景,一草一木皆有韵,还原浓浓的乡村味道。
村庄环境优美惹人醉
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洁道路穿村而过,民居焕然一新,小花园、小菜园扮靓房屋,蔬菜、水稻产业蓬勃生长。
“环境好,村庄漂亮,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服,生活比以前安逸得很。”村民朱勤华说。
随着环境改善,大屯村立足优势,发展蔬菜、微生物循环生态有机农业、农旅和文旅产业,现在蔬菜产业源源不断销往市场,微生物循环生态有机农业长势良好,农旅、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产业发展的新兴之路。
在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干净整洁的穿村通组道路两旁,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们在院坝里悠哉地喝着茶,文化广场上,一群小孩正在嬉戏打闹。
一直以来,把士村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景,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本土文化,该村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贵州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作为西秀区精神文明示范点,把士村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文明评选活动等举措,大力厚植文明沃土,开出幸福之花。
通过创建示范户、示范组、示范村,致力微庭院、微花园和微菜园三园打造,以点带面、持续巩固,逐步实现村庄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完善,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更加有效,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农户前庭后院更加靓丽,形成了“村村美”到“一带美”的靓丽画面。
产业发展 促进全产业链集群
近年来,平坝区按照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蔬菜、生猪两个产业为主导,高田、青庄两个坝区为核心,创建十里五万亩蔬菜园区,成功申报创建安顺市平坝区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不断推进平坝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以成为黔中城市群蔬菜重要保供基地,长三角、大湾区夏凉菜蔬菜供应基地,全国重要农产品蔬菜保供基地为目标,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5000万元,建成蔬菜基地4.58万亩以上,辐射全区带动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预计年产蔬菜8.2万吨以上,加工分拣4.8万吨以上;商品猪年出栏2.7万头以上,实现综合总产值18.8亿左右,园区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并形成示范带。成为“天天有蔬菜、季季有瓜果、月月有生猪”的产业园区,培育成为粤黔共建高效蔬菜和生猪“产、加、销”一体化生态循环示范基地。
做好规划布局。按照“一村一品”大葱种植区、高田高标准蔬菜种植保供区、芦车坝蔬菜提质增效种植区、青庄坝区农业种植示范区、塘约深化改革推进先行区“一园五区”进行规划布局。不断夯实22公里蔬菜产业带,推进建成蔬菜、生态畜牧两个产业集群,形成集中连片5万亩种养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格局。培育成为黔中城市群蔬菜重要保供基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夏凉菜蔬菜供应基地,全国重要农产品蔬菜保供基地。
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步履铿锵行。青山叠翠、花开遍野,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正在广袤的黔中大地铺展。当下的安顺,正努力谱写一篇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宜居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 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