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山河展新颜
——我省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仲冬时节,大河两岸暖流涌动。
乌江水岸,吃上“旅游饭”的人们用支付码计算着整年的收获,堆积的快递单是一个个山货奔腾四方的故事;苗岭山脉,老木匠则用斑驳的记事本记录着这一年,一把木勺的翻番售价,背后是这片土地上的村庄正在把经济点亮……
2023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
这一年,贵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开新局、做样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取得新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底线任务。一年来,五级书记抓振兴,3万名“精兵”上一线,既“守”又“攻”,不撤摊子不歇脚,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坚持到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守底线
——脱贫后生活有了更多保障
“大家要把技术学到手,争取明年更高产、效益更明显。我也加紧推动相关项目申请实施,让农田水利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望谟县蔗香镇乐康村,驻村第一书记单乐召集群众开起了协商会,总结过去的同时,也在为新一年的乡村振兴工作谋划新图景。
驻村以来,单乐积极争取到849万元帮扶资金实施以工代赈试点示范项目,带动当地120余人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也积累增加了60多万元。
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有力的主力军,随着乡村振兴驻村队伍的接力,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盼头。
两张“明白纸”,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申报和帮扶政策明明白白地送到了群众手中,找干部、打电话、一码通,用好大数据,监测帮扶工作织得又密又牢。通过识别监测,精准制定实施帮扶措施,常态化跟踪落实情况,如今,全省59.6%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
有队伍、有监测,“3+1”保障也同样不断档。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一个不落,将防止返贫的贵州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处。一年间,126.61亿元资助资金为大山的孩子上学增加了保障,44.22亿元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让481.48万名农村孩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全力以赴,山里山外,都有了新回响。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人们用烟火气点亮了一片片“新城”,要住得稳就强服务,要促增收就强就业,与时俱进深化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每一个搬迁群众的“忧虑”背后都紧跟一项“安心”政策,省级出台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物业服务管理、社区教育辅导试点、社区物业管理实体化公司试点等4个指导性文件,渐次破解融入新型城镇化难点问题,772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了起来,数以千计的帮扶车间开了起来,全省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96.21万人,户均就业2.3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抓发展
——振兴路上日子越来越甜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正安县中观镇天楼村,全年的“分红”打到了村民卡上,大家凑在村委会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各自2023年的“年终成果”,钱到手了怎么花?“盖个养猪场”成了当天热议的话题。
另一边,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正在敲锣打鼓庆祝一年的收获,签字、摁手印、领钱一气呵成,除了全村3000多人领到分红,这一年务工投入劳力的村民们,也收到了百万元薪资,钱攥在手里笑声此起彼伏,不是比谁家领到的钱更多,是比今年“杀猪饭”谁家的猪更大。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不是闭着眼睛造图纸。乡村要振兴,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因地制宜兴产业,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是在田野乡村绘图,每一笔勾勒,都需要落笔生花。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以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特色产业技术、人才、服务和设施支撑,农村产业丰果满园。
夯实产业之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端起了“金饭碗”。在2023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中,贵州6个村榜上有名。
为促进脱贫群众增收,逐户制定增收计划,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省、市、县三级联动,铺开就业服务“一张网”,推动111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在广东建立,在全省的通力合作下,全省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346.11万人。
与此同时,省农业现代化基金投资项目、“乡村振兴产业贷”,“富民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也在为农村创业就业添油加力,其中“富民贷”贷款规模居全国第二。2023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富起来”夯实了基础。
开新局
——山河新貌再添生机活力
不久前,“村超”入选“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解锁年度热词,“村超”频频在各大机构上榜。2023年5月,一场“全民星”赛踢开了轰动全国的大门,原来贵州农村变化这么大?原来农村的生活这么丰富有趣?一个个疑问在全民关注的镜头中被解开,“接地气”的赛事接二连三,不仅提升了榕江的县域人气,也大大地激活了当地的乡村资源,拉动当地农民收入。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榕江县在2023年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超经济”的背后,是全省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力量向重点帮扶县聚焦的全力支持。
一年来,全省下达20个重点帮扶县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70.59亿元,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2437个,引导1036家民营企业实施帮扶项目1347个,数个科技团队和医疗教育团队“组团式”向重点帮扶县靠拢。不断探索创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以浓墨重彩点染四野山河,让发展差距缩小、再缩小。
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契机,党政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千里奔赴大山,为贵州山乡发展投入人力、智力,新增引导落地重点帮扶县的215家投产企业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东6个帮扶城市分别打造综合性高端商贸平台贵粤荟,全方位、立体式推广、展示贵州产品。依托广东的市场优势,黔货越山出海敲开了东部市场的大门,351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47个“圳品”认证,为贵州农特产千里南下铺开新路,2023年广东帮助采购或销售贵州农特产品211.6亿元。
源源不断支持,推动地方发展大跨步前行,一支支队伍、一笔笔资金、一个个项目,变成跳动的数据,成为振兴路上温热的脉搏。
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建设,抓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强化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增收举措,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精耕细作。回看2023年这一年,万千初心凝聚成力,聚民心、谋发展、夯基础、谈获得,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也将越过越红火。(记者 梁圣)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