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开阳县相关部门获悉,该县以提升宜居环境质量为目标,整治农村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巧用“三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重拳整治出实招 扮靓宜居环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重要内容,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细化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18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前指挥、包村干部一线实干、驻村干部、村级干部积极参与,形成各乡(镇、街道)、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凝聚人居环境整治强大合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共建共享。
“以前村子里垃圾到处都是,现在我们村进行垃圾分类,村寨变得干净了,环境变美了。”日前,笔者在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采访时,村民卢天华提起现在的生活状况,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穿洞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之后,不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穿洞村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清扫村组的环境卫生
在全村14个村民组开展“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创建评比工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改造居住环境。门前不好看,就高标准完成门前统建;排水有问题,就改建地下管道;村民没有休闲的地方,就在村附近建设文化娱乐休闲广场,村民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选出“典范”、做出“示范”、学做“模范”,树立榜样引领带动作用。同时,穿洞村又为村民制作了历史文化长廊,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从昔日尘土飞扬、环境“脏乱差”到现在干净整洁、生机盎然,保护穿洞村的生态环境就像保护群众的眼睛一样,成为生态宜居村。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穿洞村已然和城里的现代化小区一样,这里的群众甚至过着比城里人还方便、幸福的生活。
固定标语
摒弃陋习出真招 改善社会风气
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引领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激发深蕴于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让新型婚俗理念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婚丧嫁娶氛围。
2023年6月20日,在炎热的初夏,笔者来到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感受农村“五治”工作给这个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们村扎实有效开展‘治风’工作,农村红白喜事操办关系千家万户,管好这个事,就等于减轻了群众负担。”南江乡龙广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陈朝义说。
发放宣传资料
线上利用微信群、QQ群等形式进行宣传,线下利用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固定标语、利用大喇叭等形式宣传“治风”的相关内容,让“治风”宣传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10200余份,书写固定标语11幅。
同时,龙广村在移风易俗基础上,广泛开展“开阳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先进典型引领文明新风。
产业发展出妙招 助农增收致富
全面推动开阳县高质量发展和“强省会”五年行动,通过发展产业、龙头带动、稳定就业、利益联结,多管齐下促进农民增收,做大发展经济“蛋糕”和分好利润“蛋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前我们只晓得采春茶,现在乡里引进了大公司,春茶、夏茶、秋茶都能采收。一年中有三个季节,每个月都有工资领,我在狮峰茶业务工,每年收入36000元左右。现在我们的收入更高,生活更富裕了。”开阳县田坎村堡树林组村民袁昌学说。
村民在田坎村打工采摘茶叶
罗国凤是田坎村的党员。前年年初,她带头成立开阳南凤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截至目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村民不仅可以土地入股分红,还可在基地务工,在家门口挣钱,靠着产业带动,全村487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600元。
据了解,目前田坎村发展种植茶叶4000亩、黄桃1200亩、蔬菜200余亩,现已成功引进专业茶企4家,经果专业种植公司1家,发展种植大户1户,专业养殖企业一家,完成村民年可支配收入1.5万元以上。
如今,田坎村村民的腰包鼓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
与此同时,田坎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6%,曾荣获全国康养基地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2021年,入选贵州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示范基地,撬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杨刚)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