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热闹的厂房内,产业工人忙碌不休;一条条村组道路旁,农家民宿星罗棋布;一面面手绘文化墙,美轮美奂……行走在冬日的习水大地,目之所及、生机勃勃,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映照在眼前。
土城镇华润希望小镇。
近年来,遵义市习水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重点、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在加速乡村振兴见实效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
稳就业促增收 脱贫成效持续巩固
“哒哒哒,哒哒哒……”隆冬时节,走进位于岷山路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内的贵州万佳制衣厂生产车间,几十台缝纫机飞转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搬迁居民梁潘正手脚并用地在缝纫机前忙碌着,短短十几秒的工夫,他就将一只精美的毛绒玩具缝制完成。
扶贫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制作毛绒玩具。
“自从搬到这个社区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干活,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只要勤快就能多劳多得,虽然忙碌辛苦,但是近几个月的工资还是很不错,每月都能拿到四五千元,离家又近,我很知足了。”谈起家门口就业的好处,梁潘感慨万分。
而放眼整个车间,像梁潘一样的工人共有100多个,都是住在附近搬迁社区的新居民们。通过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防范失业风险,无论搬迁社区、抑或田间地头,镶嵌在产业链上的老百姓都能同享惠民政策带来的红利。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习水共成立镇级劳务公司11个,建立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35个,实现了就业体系“有广度”;举办县、乡两级现场招聘会86场次,提供岗位26460个,实现了就业匹配“有精度”;用好跨省一次性就业补贴政策、集中输出政策,兑现稳岗补贴和集中输出补贴54.859万元,覆盖搬迁群众1052人,实现了就业扶持“有力度”;做好权益维护服务,通过省外维权救助中心、律师服务站等工作平台,为搬迁群众提供务工维权等后续服务,帮助化解纠纷12件,涉及资金48余万元。
习水县2023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闽黔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
亮眼数据的背后,源于习水深化“54321”稳岗就业措施,实施“四个精准”极大巩固了脱贫成效,实现了全县有条件劳动力人人有就业的目标,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目前,全县搬迁劳动人口13290人,已就业12636人,外出务工就业6376人,实现搬迁群众户均1.8人以上就业。
乡村建设展新颜 处处皆风景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墙绘赏心悦目,产业大棚整齐划一……走进习水各乡镇的村头巷尾,抬头是“画”,入目是“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习水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每年盛夏时节,习水就会成为众多外地游客避暑的首选地,许多隐藏在小山村里的小众旅游点,渐渐受到游客青睐。乡村旅游热,在习水悄然兴起,乡村之变也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习水。拥有“荷塘苗乡”之称的桑木镇土河村,每年八九月份是最美的季节,五颜六色的荷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让该村村民也顺势吃上了“旅游饭”。
大坡镇田坝村。
今年40多岁的福客来农家乐老板粟利琼谈起以前村况仍记忆犹新。“土河村建设得越来越美,夏季气候也很凉快,重庆、四川及本地很多游客都来这里玩耍。”桑木镇土河村农家乐负责人粟利琼说,像他们农家乐从六月份做到九月份,一年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其余时间还可以开展其他副业,家乡越来越好,他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桑木镇土河村距离县城只有15公里,尽管占据了先天发展优势,但10年前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差,该村连一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当地年轻劳动力只能以外出务工为主。2013年习水县深入开展“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土河村作为示范点,经过近10年的建设,现今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柏油马路穿境而过,3A景区建在村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黔北民居,这些变化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变成了现实。”桑木镇土河村党支部书记穆升党忍不住感叹,依托这些优势,现在村里不仅有了集体产业,当地村民也纷纷开办起了农家乐,今年全村依托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
在寨坝镇福星村,航拍镜头下散落在青山与金色稻田间的民居交相辉映,俨然一幅乡村美、农民富的山水田园画卷。“没想到我们这农村生活也会让城里人羡慕。”今年40多岁的袁洪启介绍,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福星村人,以前由于村庄基础设施差、物质匮乏,一家人只能外出务工谋求生活。去年回乡后发现家乡变化非常大,便承包下了800多亩田地,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坝区经济。如今,依托国家政策和村民自身努力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青瓦白墙、窗明几净的小洋房。
寨坝镇灵仙河村。
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已投资6208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项目78个,建立污水处理系统356套,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目标,乡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明乡风润人心 和美乡村展新颜
时下,走进坭坝乡南天门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墙面上绘画着“老人道”“婆媳道”等村民们耳熟能详的各类家风家训。在该村“文化大院”文明实践站,一场以家庭和睦、崇文尚教为主题的家风讲堂正在开展,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坭坝乡南天门村村民动手制作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识。
“‘文化大院’建好后,开展的每一个活动我都会积极参与,在这里不仅可以建言献策村里的大事,还可以反映诉求化解家庭纠纷小事。”南天门村彭超怀坦言,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活动,让乡村文明之风真正吹进了百姓心田。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小小的广场成为了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节日庆祝聚会、理论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舞台,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和谐文明的乡风新气象。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的南天门村,只是习水夯实公共文化基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挖掘家风家训和弘扬传统文化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习水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成1中心-26所-257站文明实践阵地,通过用“特色+”的模式,带动文明实践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全面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杉王街道羊九村梯田。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习水步伐愈发坚定,将抢抓机遇,再提速再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努力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赞歌,努力谱写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新篇章。(文/张川 图由习水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