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
——我省做强“土特产”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岁末年初,看贵州高原乡土特色产业,愈加多姿多彩。
从黔北高原到苗岭深处,从巍巍乌蒙到武陵山脉……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真正建成产业,我省始终将“土特产”三字诀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乘势而上开新局。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我省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乡土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努力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撑,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用好“土”——更多“土特产”实力出圈
隆冬,山的这一边,地里长的新鲜农产品刚出土;海的那一头,贵州刺梨、遵义辣椒、修文猕猴桃、关岭黄牛、盘州火腿、三穗鸭……近80种贵州农特产品抵达青岛西海岸,走俏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如何让更多“贵”字号农产品“出圈”又“出彩”?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贵州用好“土”的资源,向山地要效益,围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小寒,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有机芒果示范园依旧翠绿。眼下正值芒果管护时节,种植大户岑道思告诉记者:“今年芒果收成不错,亩产2000斤左右,大多销往四川、贵阳等地,80多亩芒果纯收入20多万元。”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围绕“土”字做文章,望谟县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三果两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望谟芒果分拣交易中心、打易镇八步茶加工厂、乐旺镇蔬菜种植基地喷灌设施等一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县“三果两茶”种植面积55.28万亩,较上年产量增长8.14%。
用好“土”的资源,深挖农产品价值,贵茶、薏仁米、贵果等“贵”字号农产品迅速出圈抢占市场,黔东南小香鸡、大方天麻等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大山,让千万农户因为山的馈赠挑起“金扁担”。
如今,李子、刺梨、蓝莓、茶园规模引领全国;猕猴桃、太子参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农产品出口额连续3年同比增长超100%。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7%。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为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持续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足“特”——山地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生产的每一粒薏仁米,要历经10个环节60多道工序。”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玉亮介绍。
在兴仁,薏仁米作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当地在品种、品质、品牌、加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薏仁米产业发展。目前,兴仁市有490余家薏仁米加工企业、作坊,种植面积30万亩,带动了5万余户20余万人增产增收。
如何将“好品种”“好品质”转换为“好产品”?
深耕“差异化”“特色化”。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贵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与认定保护,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绿色建筑建材等乡土特色产业,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欧盟标准等衔接,有效提升“贵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遵义朝天椒”位列“中国十大名椒”之首,“老干妈”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味蕾;蜂糖李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滚山鸡”飞进了粤港澳、“跑山牛”跑进“长三角”……“贵字号”农产品正源源不断飞出大山。
“目前,锌硒茶不但享誉国内大江南北,还出口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2亿元。”凤冈县田坝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喻启波十分自豪地说。
在凤冈县田坝社区,锌硒共存,是上天赋予田坝的惊喜。生产“有机茶”,是村民们刻在骨子里的自觉。“我家5亩茶园采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机肥、对茶园病虫害防治采取了施用生物农药……”村民陈祖友深谙茶园管护之道。
坚持每一株茶都按有机标准统一管理,牢牢守住茶叶质量安全底线。目前,田坝社区共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16800亩,茶叶加工企业83家。
作为田坝率先发展出口茶的企业,凤冈永田露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鹏骄傲地说:“茶叶品质好,不管再严格的检测都不怕,国外的客商来的时候,有些还直接到茶园里抽取土壤化验,标准十分严苛,但我们有底气。”
建强“产”——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家人们,这是我们直播间的爆款产品,卡妈腊肉,特色美食,价格实惠,赶紧下单吧!”1月11日,通过吴佳明的直播间,不知不觉间,辣椒面、豆干、萝卜丁等一款款毕节土特产搭上了“销售快车”,“云”上卖不停。
吴佳明是“90后”的毕节妹子,2020年10月在毕节创办贵州卡妈农特产品开发公司。并投资1000万元在七星关区建设加工厂房,建设直播基地,打造直播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有8条生产线。2023年以来,通过视频直播带货,已销售当地农特产品75万单,产值1650万元以上。
“以前毕节的农特产品,是藏在深山,鲜为人知。如今,学会了给农产品‘梳妆打扮’,通过我们的电商平台,这些好东西变成一款款热销的土特产,火爆电商平台,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吴佳明补充说,看着家乡的农特产品通过自己的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很是自豪。
为做足“土特产”文章,贵州加快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统筹产地、销地和园区布局,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用好直播销售等方式,切实把优势做优、强势做强。
提升产业能级,科技赋能是关键。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我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等多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麻江蓝莓,已积累深厚的产业“家底”。目前,以蓝梦谷景区为核心产区,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8.56万亩。除鲜果采摘销售外,70%用于精深加工,带动全县3.6万群众共同发展,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
每年蓝莓成熟,贵阳、凯里、都匀等附近城市游客都会到景区采摘蓝莓。吸引游客入园采果150万人次,仅游客采果收入就达上亿元。此外,蓝莓马拉松、自行车赛、泡泡跑等,推动农旅、康旅、体旅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从过去的“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由卖原字号产品到“贵字号”特色农产品,贵州乡村特色产业呈现“接二连三”加速态势,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 赵勇军)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