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贵州石阡:“加减乘除”为美丽乡村提速添彩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10 17:48:4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陈良渊 点击: 评论:0

  石阡县“三色融合”促进城乡发展,以“加减乘除”四法,不断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速。

  党建引领做“加法”,破解基层组织“难点”。“叔叔伯伯们,大家回去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柴草堆放整齐……”说话的,是石阡县五德镇桃子园村的“小支书”王翌,当选支部书记时,王翌还不到三十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全县“小支书”在合适的领域,持续迸发“大能量”。与“小支书+”更迭基层党支部血液一样的,还有“兵支书”“红支书”“产业支书”……石阡县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善治,建好建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健全选用管育机制,充实村(社区)后备力量,夯实基层政治基础。全县315个村(社区)实现“小支书+”全覆盖。环境整治做“减法”,扫除美丽乡村“盲点”。

  石阡县花桥镇凯镇村施场组,温婉的凯峡河在美丽乡村施场组前汩汩流淌,还有一眼温泉水……慕名而来的“钓友”“泉友”络绎不绝,之前总有一些白色垃圾。如今,却是干干净净的。这得益于全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的模式,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石阡县一直注重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县315个村(社区)投入垃圾桶8000余个,并投入专人专班进行管理,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做服务。

  融合发展做“乘法”,化解乡村振兴“堵点”。在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基地茶叶吐新绿,采茶女们在田间地里劳作,天黑就可拿到当天的报酬。在园区观光亭周围,有来自各地的踏青者,也有露营爱好者,搭建帐篷,准备欣赏夜色。茶叶加工厂机器轰鸣……石阡不断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将特色文化内涵和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打造乡村文旅新“IP”。“毛龙节”“敬雀节”“油菜花节”“清明会”……因地制宜不断促进“文农旅”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

  移风易俗做“除法”,破除基层治理“痛点”。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是红色美丽乡村,近年来,村里为实现移风易俗,破除基层治理“痛点”,主动开办“积分超市”并运行顺畅。村民年终根据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也为全村最美家庭、最美个人的评选,提供现实依据。石阡县积极推进基层自治,充分发扬“以人为本”思想,实现网格化治理,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为抓手,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力”,通过“最美评选”,革除高价彩礼、滥办酒席等“歪风陋习”。

  在“四法”加持下,石阡美丽乡村越来越多,党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扮靓乡村容貌,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移风易俗革除歪风邪气。(陈良渊)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