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贵阳市翁井村:乡村振兴绘美景 同心谱写“共富经”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09 09:25: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邓娴 点击: 评论:0

  新华网贵阳5月8日电(邓娴)初夏时节,草木葱茏,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田野间花开正盛,远处群山环绕,清澈的白岩河穿村而过……一排排草莓大棚整齐排列,一栋栋特色民居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别具风情。

  翁井村一角。新华网邓娴摄

  然而,这个“全国文明村”曾是“靠煤吃煤”的“挖煤村”,翁井村的村民过去大多靠挖煤为生。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煤矿资源枯竭、煤窑陆续关闭后,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耕。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微薄,翁井村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产业转型。

  鸟瞰翁井村。新华网发(郝涌智 摄)

依托草莓“红”点燃发展“热”

  翁井村位于观山湖区金华镇西南部,从城区驱车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65%。如何利用好翁井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

  2016年,村里将目光瞄准了草莓产业,既有“高颜值”又有“附加值”,但要实现农田改造、播种、养护等需要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怎么办?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同时由村集体和160余户村民集资,成立了草莓公社,齐心协力发展“草莓经济”。经过大家的努力,草莓公社首年便实现大丰收,每亩地产出达4.8万元左右,总营业额近百万元。

  翁井村草莓大棚内郁郁葱葱。新华网邓娴摄

  大棚里的草莓已经成熟。新华网 邓娴 摄

  “草莓公社我们家投资了1万股份,每年都能分红,最多的一年分红5000元左右。”村民陈元凤开心地介绍道。草莓产业的成功种植、运营,激起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奋斗热情。2018年,村集体又开建了百亩荷花观赏园。

  在此过程中,翁井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以体验式农业、园林化田园、乡愁式生活为重点,打造都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建设集农俗、民族特色为一体的农俗文化村。

创新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让翁井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起,贵阳贵安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发挥自身优势,紧盯产业帮扶,努力实现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有了好的政策帮扶、好的企业助力,翁井村乡村振兴之路如火如荼。近年来,翁井村对通村公路、通组路、产业路进行了硬化,并按照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同时,创建了荷塘基地、“三分地”农业科普基地、苗族文化综合体验馆……

  如今,翁井村已成为贵阳市近郊乡村旅游网红地之一。2023年,翁井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日游客人数最高达到2000余人。

  翁井村荷鱼小院。新华网 邓娴 摄

  在发展过程中,翁井村逐步总结出“三转四股五红利”的村级管理机制,通过“三转”(传统农民身份意识向服务员身份意识转变,农村分散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鼓励村民向创业工商户转变),破解村民守旧意识和“等靠要”思想问题,强化农村主体参与。

  整合“四股”(集体股、村民资金股、村民资产资源股、劳务管理股),破解农村内生资源盘活利用瓶颈,解决项目投入。

  增加“五红利”(守法红、支持公益事业红、守护生态环境卫生红、不滥办酒席红、创建和谐红)考评机制,按照评分决定村民的村集体经济分红金额。带动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村级发展,强化村民自治。

  翁井村一角。新华网 邓娴 摄

  “我们每天都会召开晨会,解决投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绝不让问题‘过夜’。好的机制不仅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也能确保投资企业拥有好的投资环境,让企业在此投资有信心。”翁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林说。

  “三转四股五红利”村级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旅发展提质增效,逐步做到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前翁井村常住人口715户2801人,2023年人均收入逾2.6万元。

  翁井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华网 邓娴 摄

补齐产业链擘画新蓝图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闲置房屋数量逐年增加,农房也成了“沉睡”的资源。如何唤醒这些“沉睡资源”,翁井村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将乡村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特色民宿,不断补齐乡村旅游产业链。

  “现在生活好了,村里变美了,孩子们还能选择是否在家门口就业。每年不仅有集体分红,等家中‘民宿’改造好,还能再添一笔收入。”陈元凤笑着分享她的生活,而她的笑容也是众多村民幸福的缩影。

  如今的翁井村,正铆足干劲,乘势而上,不断探索农旅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